中信證券研報:美股衰退預期對中國資產影響及核心指標分析

中信證券在其最新研報中指出,歷史上美股從衰退預期轉變爲真實衰退的節點均是企業EPS(每股收益)開始連續下滑,尤其是融資行業(投行、消費信貸)的業績和股價表現,是歷輪衰退交易中信心週期的最領先指標。當前美股財報密集披露期,建議投資者關注核心順週期公司的經營數據和管理層指引,尤其是投资银行和消費信貸行业,以及核心宏觀數據。

中信證券構建了一套跟蹤體系,以應對北美衰退預期轉向真實衰退對中國資產的影響。該體系包括宏觀“軟/硬”數據、企业核心经营數據以及信心领先指标,並結合關鍵事件的時間表,幫助投資者跟蹤和理解當前所處的階段。

美股衰退預期交易持續演繹

近期美股衰退預期交易持續演繹,宏觀數據轉弱與基本面預期博弈交替出現。從宏觀數據來看,hard data(真實反映美國經濟狀況的統計數據)並未出現明顯惡化,如CPI穩定、新增非农就业人数整体穩定。然而,soft data(來源於問卷調查的數據)出現了明顯的分化,例如製造業和服務業PMI環比走弱、消費者信心指數大幅回落。

從上市公司業績來看,4Q24主要經營指標仍然健康,但分析師預測已經開始走弱。截至4Q24樣本公司中核心經營指標仍在加速的公司佔比爲55%,但根據S&P的一致預測,上述樣本公司核心指標可以繼續加速的佔比在1Q25和2Q25將出現明顯下行(1Q25爲33%,2Q25爲43%)。

美股企業EPS下滑是預期交易走向衰退交易的關鍵節點

歷史上美股衰退預期轉變爲真實衰退交易的節點都是高利率環境下企業EPS開啓連續的下滑。從節奏來看,可以將大多數衰退週期劃分爲三個交易階段:衰退預期交易、第一輪衰退交易和第二輪衰退交易。衰退預期交易大多出现在经济过热后的加息前后,通常只跌估值;第一輪衰退交易通常出現在利率較高的景氣週期尾部(企業EPS連續放緩、下滑的起點),呈現爲估值和業績雙殺;第二輪衰退交易通常發生在美聯儲急速降息過程中,此時宏觀經濟指標大幅變弱,企業EPS開始大幅變弱且尚未企穩,跌的是最後一波業績下滑。

融資行業業績/股價表現是歷輪衰退交易中代表信心週期的領先指標。在近30年裏18個標普500跌幅超過8%的階段,代表性的投資銀行(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消費信貸公司(Synchrony Financial、Ally Financial)在早期(每輪下跌週期的前1/4時間)的平均跌幅分別達到了-7%和-5%,整階段的累計跌幅達到了-26%和-28%。

美股即將迎來業績披露密集期,中國資產韌性短期面臨考驗,長期迎來配置時點。市場從交易衰退預期向真實衰退轉變時,短期負面衝擊很難避免,但中長期或將中美週期拉齊共振,帶來核心資產配置機會。

風險因素

風險因素包括:中美科技、貿易、金融領域摩擦加劇;國內政策力度、實施效果不及預期;俄烏、中東地區衝突升級;我國房地產庫存消化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