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研报:美股衰退预期对中国资产影响及核心指标分析
中信证券在其最新研报中指出,历史上美股从衰退预期转变为真实衰退的节点均是企业EPS(每股收益)开始连续下滑,尤其是融资行业(投行、消费信贷)的业绩和股价表现,是历轮衰退交易中信心周期的最领先指标。当前美股财报密集披露期,建议投资者关注核心顺周期公司的经营数据和管理层指引,尤其是投资银行和消费信贷行业,以及核心宏观数据。
中信证券构建了一套跟踪体系,以应对北美衰退预期转向真实衰退对中国资产的影响。该体系包括宏观“软/硬”数据、企业核心经营数据以及信心领先指标,并结合关键事件的时间表,帮助投资者跟踪和理解当前所处的阶段。
美股衰退预期交易持续演绎
近期美股衰退预期交易持续演绎,宏观数据转弱与基本面预期博弈交替出现。从宏观数据来看,hard data(真实反映美国经济状况的统计数据)并未出现明显恶化,如CPI稳定、新增非农就业人数整体稳定。然而,soft data(来源于问卷调查的数据)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例如制造业和服务业PMI环比走弱、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回落。
从上市公司业绩来看,4Q24主要经营指标仍然健康,但分析师预测已经开始走弱。截至4Q24样本公司中核心经营指标仍在加速的公司占比为55%,但根据S&P的一致预测,上述样本公司核心指标可以继续加速的占比在1Q25和2Q25将出现明显下行(1Q25为33%,2Q25为43%)。
美股企业EPS下滑是预期交易走向衰退交易的关键节点
历史上美股衰退预期转变为真实衰退交易的节点都是高利率环境下企业EPS开启连续的下滑。从节奏来看,可以将大多数衰退周期划分为三个交易阶段:衰退预期交易、第一轮衰退交易和第二轮衰退交易。衰退预期交易大多出现在经济过热后的加息前后,通常只跌估值;第一轮衰退交易通常出现在利率较高的景气周期尾部(企业EPS连续放缓、下滑的起点),呈现为估值和业绩双杀;第二轮衰退交易通常发生在美联储急速降息过程中,此时宏观经济指标大幅变弱,企业EPS开始大幅变弱且尚未企稳,跌的是最后一波业绩下滑。
融资行业业绩/股价表现是历轮衰退交易中代表信心周期的领先指标。在近30年里18个标普500跌幅超过8%的阶段,代表性的投资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消费信贷公司(Synchrony Financial、Ally Financial)在早期(每轮下跌周期的前1/4时间)的平均跌幅分别达到了-7%和-5%,整阶段的累计跌幅达到了-26%和-28%。
美股即将迎来业绩披露密集期,中国资产韧性短期面临考验,长期迎来配置时点。市场从交易衰退预期向真实衰退转变时,短期负面冲击很难避免,但中长期或将中美周期拉齐共振,带来核心资产配置机会。
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包括:中美科技、贸易、金融领域摩擦加剧;国内政策力度、实施效果不及预期;俄乌、中东地区冲突升级;我国房地产库存消化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