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與中國同意研究爲中國電動汽車設定最低價格以避免2024年關稅

根據FOREXBNB的報道,歐盟委員會發言人於4月10日宣佈,歐盟與中國已達成共識,將研究爲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設定最低價格,以此作爲取消歐盟計劃於2024年實施的關稅的措施。

歐盟貿易專員塞夫科維奇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在過去24小時內進行了對話,雙方同意探討設定最低價格的可能性。這一策略旨在維護歐洲市場的公平性,同時爲合法貿易提供空間,相較於去年實施的反補貼稅,這種價格管控方式被認爲更具靈活性和可操作性。

“進口最低價格”是指一國政府規定的某種進口商品的最低價格標準,若進口商品價格低於此標準,則會徵收進口附加稅或禁止進口,用以限制低價商品的進口。

陸盛贇,法國標緻雪鐵龍前研發工程師及淺覺深知諮詢公司創始人,在接受《中國經營報》採訪時表示,歐盟此舉意在限制中國在歐洲市場銷售的車型的最低進口價格,中國企業不得低於此價格銷售。他進一步指出,中國車企在歐洲銷售的汽車價格普遍比歐洲本土車型低30%—40%,設定最低價格實際上是提高了中國電動車在歐洲的售價,這有助於縮小歐洲本土車企與中國車企之間的成本差距,對雙方都是一個利好。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對歐盟與中國的談判表示歡迎,並認爲這些關稅是一個“錯誤”,主張通過談判達成解決方案。VDA強調,無論全球形勢如何發展,都應討論如何減少國際貿易中的障礙和扭曲,而不是製造新的障礙。

回顧爭端始末,2024年10月,歐盟成員國投票通過在現有10%的稅收基礎上,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最高35.3%的反補貼稅,至少爲期五年。具體稅率方面,特斯拉被加徵7.8%的附加稅,上汽集團被徵收35.3%的附加稅,其他參與調查但未被單獨抽樣的電動汽車生產商被加徵20.7%。

加徵關稅後,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進入歐洲市場面臨最高45.3%的超高關稅。

此次中歐就中國生產電動汽車徵收反補貼稅談判取得突破,與美國對全球多國揮起關稅大棒有關。美國總統特朗普於3月26日宣佈對進口汽車加徵25%關稅,自4月3日起執行。4月2日,特朗普又宣佈對從歐盟進口的商品全面徵收20%的關稅,此次加稅於4月9日生效。歐盟27個成員國於4月9日投票表決通過了對美國進口產品徵收25%關稅的反制措施。

美國新一輪關稅戰將對歐盟尤其是德國汽車產業造成衝擊。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數據顯示,美國是歐盟汽車最大的出口市場,2024年歐洲汽車製造商向美國出口了總價值384億歐元的汽車,其中德國最大的三家汽車製造商大衆汽車、梅賽德斯-奔馳和寶馬約佔歐盟對美汽車出口的73%。

汽車製造商 對美出口佔比
大衆汽車 -
梅賽德斯-奔馳 -
寶馬 -

本文編選自:“中國經營報”;FOREXBNB編輯:李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