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交易定義與邏輯
槓桿交易就是指通過借入資金來放大投資規模的交易方式。
即投資者只需提供一部分自有資金(稱為“保證金”),然後藉助槓桿放大交易的總金額,從而能夠控制更大價值的資產。
當交易者想要藉助槓桿完成交易時,通常需要藉助券商或金融機構提供的槓桿服務。
●我們來套用一個交易範例解讀交易邏輯:
交易者伊森想要買入臉書(Facebook)價值1000美金(USD 1000)的股票,但他賬戶上只有100美金(USD 100)的保證金,於是藉助券商10倍槓桿完成買入。
➤交易細節
•初始買入價格:USD 1000
•買入時使用槓桿:×10
•保證金:USD 100
•借入資金:USD 1000 - USD 100 = USD 900
期間臉書股票市價變為“買入:USD 1069;賣出:USD 1050”
➤利息計算(具體利息請根據實際交易商標準計算)
假設券商的槓桿利息為年化10%,交易週期為1個月(30天),則利息計算如下:
•年化利息率:10%
•交易週期:30天
•利息:USD 900 × 10% × (30天 / 365天) ≈ USD 7.40
➤收益計算
伊森選擇在市價為USD 1050時賣出股票
①計算總收益
賣出金額:USD 1050(市價)
買入金額:USD 1000(初始買入價)
總收益:賣出金額 - 買入金額 = USD 1050 - USD 1000 = USD 50
②計算淨收益:
利息成本:USD 7.40
淨收益:總收益 - 利息成本 = USD 50 - USD 7.40 = USD 42.60
➤結論
伊森通過使用10倍槓桿,成功買入了價值1000美金的臉書股票。當股票價格變為USD 1050時,他賣出了股票,獲得了42.60美金的淨收益。由於他只使用了100美金的保證金,因此他的淨收益率為42.60%。
槓桿交易風險認知
我們繼續假設伊森的賬戶裡剛好有1000美金的保證金,足以購買一隻市價為1000美金的臉書股票。那麼,他現在就有兩個選擇:
①直接用個人資金買入一單位的臉書股票;
②藉助槓桿購入更多的臉書股票。
情況 | 區別 | ||
股價上漲 (USD 1000→USD 1048) |
無槓桿交易 | 於市價1048美金賣出 USD 1048×1=USD 1048 USD 1048-USD 1000=USD 48 |
賺48美金 |
×10槓桿交易 | 於市價1048美金賣出 USD 1048×10=USD 10480 USD 10480-USD 10000=USD 480 USD 480-USD 2.29(利息)=USD 477.71 |
賺477.71美金 | |
股價下跌 (USD 1000→USD 948) |
無槓桿交易 | 於市價948美金賣出 USD 948×1=USD 948 USD 1000-USD 948=USD 52 |
虧損52美金 |
×10槓桿交易 | 於市價948美金賣出 USD 948×10=USD 9480 USD 10000-USD 9480=USD 520 USD 520+USD 2.29(利息)=USD 522.29 |
虧損522.29美金 | |
結論:槓桿是個雙刃劍,加大你的收入同時也意味著加大你的虧損風險。 |
*交易注意事項
①槓桿只適合短期交易。長期持有槓桿會額外背負利息風險,無論最終賬戶是盈是虧都要付給券商持有利息。
②虧損風險大,使用槓桿後遇到爆倉情況,會被迫自動關閉交易,無法挽救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