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今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了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雷劉功介紹,總的看,當前“菜籃子”產品供應數量充足、品種豐富,價格總體穩定。據調度,4月上旬,在田蔬菜面積是8325萬畝,同比增加158萬畝,增了1.9個百分點;當旬產量1605萬噸,增了3.2個百分點。一季度,肉和奶也是增產的。4月第2周,也就是4月7日—13日這一週,“菜籃子”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爲120.92,比前一週降了0.09個點,同比低2.78個點,總體穩定。從後期看,全國的肉蛋奶、菜果魚等產品產能充裕,保供基礎非常紮實,完全能夠滿足城鄉老百姓的生活所需,預計“菜籃子”產品會呈現購銷兩旺的格局。

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稱,糧油生產開局較好。緊盯實現今年糧食產量1.4萬億斤左右目標,環環緊扣抓好春管春耕,打牢夏糧和全年糧食豐收基礎。據該部農情調度,冬小麥面積保持穩定,拔節期一二類苗比例91.2%,與上年相當、好於常年;冬油菜面積穩中有增,長勢好於上年和常年。春耕春播進展總體順利,全國春播糧食已完成近兩成,進度同比略快。他表示,總的看,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穩的基礎在鞏固、進的態勢在延續,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但也應看到,我國外部發展環境更趨複雜嚴峻,越是應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三農”基本盤,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原文如下: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會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邢慧娜: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繼續進行經濟數據的例行發佈,我們邀請到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2025年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陳邦勳先生,幫扶司司長許健民先生,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雷劉功先生。

現在,先請潘文博先生作情況介紹。

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種植業管理司司長 潘文博:

新聞媒體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感謝各位對“三農”工作的關心。今天華北地區迎來喜雨,後天就是穀雨,穀雨時節種穀天,標誌着春耕生產進入大忙時節。在此,介紹一下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

今年以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爲引領,聚焦“兩持續、四着力”重點任務,細化實化工作舉措,有效抓好政策落地,農業農村經濟克服內外部壓力挑戰,實現穩健開局,爲推動國民經濟實現良好開局、高質量發展向新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糧油生產開局較好。緊盯實現今年糧食產量1.4萬億斤左右目標,環環緊扣抓好春管春耕,打牢夏糧和全年糧食豐收基礎。據我部農情調度,冬小麥面積保持穩定,拔節期一二類苗比例91.2%,與上年相當、好於常年;冬油菜面積穩中有增,長勢好於上年和常年。春耕春播進展總體順利,全國春播糧食已完成近兩成,進度同比略快。

第二,“菜籃子”產品供給充足。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3月底,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4039萬頭。一季度豬牛羊禽肉產量2540萬噸,同比增長2%;牛奶產量892萬噸,增長1.7%;國內水產品產量1483.4萬噸,增長4.5%。蔬菜水果供給穩定,價格呈季節性波動。針對肉牛奶牛養殖虧損問題,持續加緊落實紓困政策措施,活牛價格連續9周小幅回升,生鮮乳價格逐步企穩。

第三,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通過實施精準幫扶,大多數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對象已消除風險,其餘均已逐戶完善幫扶措施,確保及時消除返貧致貧風險。指導各地因地制宜推進幫扶產業鞏固、升級、盤活、調整。深入開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截至3月底,全國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規模達到3089.8萬人。

第四,鄉村富民產業提質增效。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勢頭良好,1—3月全國規模以上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鄉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到鄉村品美食、住民宿、賞風景等成爲城鄉居民度假熱選,農產品網絡零售額保持較快增長。在產業帶動、就業拉動下,農民收入保持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03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

第五,農村內需潛力不斷釋放。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現代設施農業等重大項目,農業農村投資規模不斷擴大。一季度全國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6%。農村消費潛力不斷釋放,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4.9%。此外,農產品出口承壓增長,出口額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6.8%。

第六,農村改革持續深化。在安徽、湖南和廣西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整省試點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整省試點範圍。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長效機制不斷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快發展。

第七,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紮實推進。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務實推進農村改廁,統籌抓好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紮實開展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鄉村治理效能持續提升。

總的看,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穩的基礎在鞏固、進的態勢在延續,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但也應看到,我國外部發展環境更趨複雜嚴峻,越是應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三農”基本盤,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錨定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農業強國目標,不誤農時高質量推進春季農業生產,毫不鬆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各項目標任務,推動“三農”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提升。謝謝。下面由我和我的同事回答大家的提問。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邢慧娜:

現在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舉手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總檯央視記者:

夏收糧油是全年糧油生產的第一仗,請問當前糧油生產的形勢怎麼樣?農業農村部將採取哪些措施確保夏季糧油豐收?謝謝。

潘文博: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夏收糧油是全年農業生產的第一仗,事關全年糧食生產大局。當前,北方冬小麥孕穗抽穗,長江中下游抽穗揚花,西南地區已經開始灌漿,冬油菜陸續灌漿成熟。

總的看,今年夏收糧油生產形勢還是不錯的,豐收有了好的基礎,呈現“一穩一好”的特點。

面積穩。據農情調度,預計今年冬小麥面積3.4億畝、基本保持穩定。冬油菜面積1.1億畝,連續7年增加。

長勢好。前兩天我到安徽、河南看麥子,基層農技人員跟我講,今年的小麥有“四個最”,底墒最足、出苗最好、缺苗最少、植株最壯,一眼看去,整整齊齊、濃綠濃綠的,顏色特別正,豐收的架子已經搭起來了。剛纔我也講過,冬小麥拔節期一二類苗的比例是91.2%,比常年同期高了2個百分點、與上年基本持平。冬油菜主產區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季氣候條件總體有利,加上增產措施技術到位率高,油菜長勢是近幾年最好的,還有10多天就要大面積收穫了,可以說夏油豐收在望。

大家很關心4月11號到13號罕見大風強對流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據我們調度,這輪天氣過程對局部地區的經濟作物,像果樹,包括一些設施農業大棚,確實造成了損失,但小麥油菜沒有出現大面積的倒伏。而且這次大風也伴有降雨,降雨補充了土壤墒情,緩解了局部旱情,利於春耕生產。

目前,距冬小麥大面積收穫還有40多天,奪取豐收還要過乾旱、病蟲、乾熱風、爛場雨等多個關口,加強田管抗災奪豐收的任務還是比較艱鉅的。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堅決打好“奮戰120天奪夏收糧油豐收行動”的收官戰,一個關口一個關口地過,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抓,奮力奪取夏收糧油首戰告捷。一是抓精細指導促增產。繼續組織農技人員進村包戶聯主體、科技小分隊一線蹲點指導,落實好肥水管理、“一噴三防”等措施,主要是保穗數、攻粒數、增粒重,促進小麥的單產提升。二是抓好统防统治控病蟲害。緊盯小麥的條鏽病、赤黴病、蚜蟲的發生發展態勢,條鏽病主要落實“打點保面”防控措施,赤黴病坚持“主動出擊、見花打藥、盛花再打”預防措施,因为赤黴病是只能防不能治。同時,大力推廣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控,遏制病蟲暴发危害。三是抓防災減災降損失。密切監測乾旱、乾熱風、爛場雨等氣象災害,及時發佈預警信息,及早做好物資儲備和技術準備,一旦發生災情,第一時間應急處置。同時,做好機收和應急搶收搶烘的準備,確保顆粒歸倉。謝謝!

閃電新聞記者:

請問當前全國“菜籃子”產品的市場供應情況如何?下一步將如何保障“菜籃子”產品的穩定安全供給?謝謝。

潘文博:

這個問題由雷劉功司長回答。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 雷劉功:

謝謝您的提問。“菜籃子”產品市場供應始終是老百姓關心關注的民生大事。總的看,當前“菜籃子”產品供應數量充足、品種豐富,價格總體穩定。據我們的調度,4月上旬,在田蔬菜面積是8325萬畝,同比增加158萬畝,增了1.9個百分點;當旬產量1605萬噸,增了3.2個百分點。一季度,肉和奶也是增產的。4月第2周,也就是4月7日—13日這一週,“菜籃子”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爲120.92,比前一週降了0.09個點,同比低2.78個點,總體穩定。

從後期看,全國的肉蛋奶、菜果魚等產品產能充裕,保供基礎非常紮實,完全能夠滿足城鄉老百姓的生活所需,我們預計“菜籃子”產品會呈現購銷兩旺的格局。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有關部門採取有力措施,確保“菜籃子”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下一步,我們重點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監測。加強“菜籃子”產品生產情況調度、市場運行動態監測,及時發佈供求信息,穩定市場預期,促進“菜籃子”產品均衡上市。

二是穩定生產。加強生產指導服務,促進經營主體合理安排蔬菜品種和種植茬口,做好春播種苗調劑調運,同時強化防災減災,保障均衡供應。啓動實施大中城市周邊設施農業更新工程,加快推進老舊種植設施更新改造。推動畜牧水產業轉型升級,引導規模養殖場改造提升,提高設施化、智慧化養殖水平。

三是順暢流通。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各地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健全跨區域聯動保供機制和滯銷賣難應急處置機制,組織開展系列產銷對接活動,順暢銷售渠道,讓農民不愁賣、市民放心買。

四是壓實責任。督促指導各地特別是大中城市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統籌抓好生產供應、市場流通、質量安全和調控保障等工作,保證“菜籃子”產品能夠充足供應。謝謝。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廣受大家關注,請問目前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怎麼樣?怎麼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謝謝。

潘文博:

這個問題請陳邦勳司長回答。

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 陳邦勳:

近年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全面落實“四個最嚴”要求,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擺在突出位置,堅持“產出來”“管出來”兩手抓、兩手硬,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穩定向好。2024年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首次達到98%;今年一季度達到98.3%,又提高了0.3個百分點。可以說,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是有保證的。重點開展了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整治。堅持問題導向,對個別問題品種開展攻堅治理,一個品種採取一套治理措施,抓實抓細、精準治理,推動這些品種合格率已有明顯提升。

二是嚴監管。全面落實新發布實施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要求,加強對規模主體和小農戶監管。實施產地準出分類監管制度,在鄉鎮推廣速測技術,嚴把農產品上市“最初一公里”質量關。嚴打禁用藥物使用和常規藥物殘留超標違法行爲,做到露頭就打、絕不姑息。

三是轉方式。加快推動傳統生產方式轉變,推廣應用安全優質生產模式,以綠色化、清潔化生產技術保障農產品從產出來就是安全的。持續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推進農藥、化肥和獸用抗菌藥減量使用,全面完成10種高毒農藥淘汰任務。

四是提品質。把增加優質供應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優質農產品培育力度。截至目前,認證登記的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和地理標誌等“三品一標”農產品達到8.4萬個。

前不久,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農業農村部將認真抓好貫徹落實,會同有關部門一起,嚴把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更高水平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讓老百姓喫得更安全、更健康。謝謝。

中國財經報記者:

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過渡期最後一年,請問接下來將採取哪些措施來確保過渡期圓滿收官?謝謝。

潘文博:

這個問題請許健民司長回答。

農業農村部幫扶司司長 許健民:

感謝您的提問。正如您所說,今年是有效銜接過渡期的最後一年,農業農村部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慎終如始、全力以赴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各項重點工作,確保過渡期圓滿收官。

一是提升監測幫扶效能。我們將充分利用覆蓋農村人口的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大數據信息系統,強化信息比對,提高監測時效。進一步優化監測識別方式,更多依靠農戶自主申報、部門篩查預警和基層幹部日常走訪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識別,既要有效防止規模性的返貧,也要緊盯每一個有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發現一個、幫扶一個。我們將以縣爲單位建立健全幫扶政策“工具箱”,因人因戶開展精準幫扶。會同有關部門持續鞏固“三保障”,就是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的保障成果。

二是強化產業就業幫扶。產業和就業是我們脫貧羣衆增收的大頭,這兩塊加起來佔脫貧羣衆收入來源的80%以上,我們將指導地方以縣域爲單元,按照“鞏固、升級、盤活、調整”的“四個一批”推進路徑,提升幫扶產業的綜合效益和聯農帶農效果。促進幫扶產業全產業鏈開發,健全利益聯結機制,讓幫扶產業成爲持續帶動農民增收的富民產業。我們將深入推進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落實好“一攬子”就業創業幫扶政策,深化東西部勞務協作,推动就业帮扶车间提档升級,規範鄉村公益性崗位管理,特別是要加大對鄉村工匠和脫貧地區特色勞務品牌的培育力度,確保脫貧勞動力年度務工就業規模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今年我們還要實施“志智雙扶”行動,一個是志氣的“志”,一個是智慧的“智”,着力提升脫貧羣衆的內生動力和發展能力。

三是支持重點區域發展。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在財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積極落實對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傾斜支持政策。要開展對160個重點幫扶縣的發展成效監測評價,指導推動可持續發展。做好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工作,落細落實集中安置區的產業、就業和社會融入等幫扶政策措施。

我們還將會同相關部門在做好過渡期總體評估的基礎上,研究謀劃過渡期後常態化幫扶政策舉措,推動相關工作實現平穩過渡,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謝謝。

大象新聞記者:

去年以來,肉牛奶牛市場行情低迷,爲此農業農村部採取了哪些紓困政策和措施?目前效果如何?謝謝。

潘文博:

這個問題請陳邦勳司長回答。

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 陳邦勳:

感謝您對這方面情況的關注。確實,2024年我國的牛肉牛奶市場供需不平衡,價格持續下行,肉牛奶牛養殖陷入虧損。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及時印發促進肉牛奶牛生產穩定發展的文件,提出一攬子紓困政策措施,多措並舉促進肉牛奶牛養殖脫困。重點是抓了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穩產能。組織實施基礎母牛擴羣提質、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等項目,督促地方加快項目資金撥付進度,穩定優質基礎產能。加強與金融部門溝通協調,推動加大信貸保險支持,緩解養殖場戶資金緊缺的壓力。據初步統計,截至2024年底,主要銀行機構肉牛奶牛養殖貸款餘額超過1600億元,比上年有顯著的增加。密切產業鏈利益聯結,協調推進奶業養殖加工一體化發展。

二是着力降成本。引導養殖場戶“存優去劣”,提升牛羣質量。啓動實施養殖業節糧行動,優化飼草料結構,促進節糧降耗、降本增效,2024年完成糧改飼面積2231萬畝,收儲利用優質飼草6277萬噸。

三是着力促消費。規範生鮮乳購銷秩序,穩定生鮮乳收購數量。配合修訂滅菌乳國家標準,發揮國產奶源鮮活優勢。引導企業研發生產適合國人口味的奶類食品和民族特色乳品,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制修訂國產牛肉質量分級標準,推動牛肉優質優價。

隨着各項紓困政策的落實,春節後全國活牛價格持續回升,肉牛養殖虧損逐步減輕,部分地區在育肥環節已經扭虧爲盈了。但受春節後牛奶消費淡季影響,生鮮乳價格還是持續低位運行。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進一步協調強化財政金融政策支持,發揮好農業保險作用,加快實施養殖業節糧行動,促進全鏈條提質節本增效,鞏固肉牛紓困成效,豐富乳品供應種類,推動奶牛養殖儘早走出困境。謝謝。

中國農村雜誌社全媒體記者:

春播糧食麪積佔全年的一半以上,請問當前春播的進展如何?接下來將採取哪些措施穩面積、提單產?謝謝。

潘文博: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剛纔我講到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季,你剛纔講到春播佔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的一半以上,確實,春播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抓好春播對實現全年糧食目標任務至關重要。全國大部分地區春季氣溫大家都感受到是偏高的,土壤墒情較爲適宜,庫塘蓄水基本正常,農資供應量足價穩、下襬有序。現在看,春耕春播進展總體順利。記者朋友到春耕一線去採訪,也會感受到廣袤的田野農機轟鳴,春耕春播進入了高峯。據農情調度,截止到4月17日,全國春播糧食進度近兩成,略快於上年,其中早稻栽插過七成、中稻育秧過六成、春玉米播種已經過了一成。

農時不等人。農業農村部堅持把抓好春耕生產作爲當前“三農”工作的緊迫任務,一環不松、一招不落,搶抓農時高質量完成春耕生產,推動意向面積落地、單產提升措施落實,爲實現全年糧食產量1.4萬億斤左右的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國家繼續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提高小麥、早秈稻最低收購價,穩定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穀補貼,實施稻穀、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全覆蓋。各地加強政策宣傳落實,引導農民合理安排種植結構,確保種足種滿。據農情調度,預計今年糧食意向種植面積17.9億畝左右,其中春播糧食麪積9.6億畝,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實施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是提高糧食產能的重要舉措。今年,我們從春耕開始,就持續推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法的“四良”融合,力爭大面積單產提升取得新突破。在良田上,更加註重提升地力,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良種上,更加註重突破性品種推廣應用,重點推廣優質食味稻、強筋弱筋專用小麥、耐密宜機收玉米、高油高蛋白大豆等品種;良機上,更加註重高性能播種機的應用,提高整地和播種質量,真正能夠實現一播保全苗;良法上,更加註重推廣玉米的密植精準調控,大豆的大壟密植,水稻的集中育秧、機械插秧拋秧、有序擺栽等關鍵增產技術措施。同時大力推廣這幾年總結的、市場非常看好的、農民特別歡迎的水肥一體化的技術,把真正好用、管用、實用的技術落下去。發揮好院士專家領辦樣板田、產業專家隊伍包縣等科技支撐作用,確保各項關鍵增產技術措施有人指導、有樣可學、有難可解,能夠大面積的落實落地,見到成效。

謝謝。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春節過後,國內糧食價格企穩回升,請問如何看待當前我國糧食價格形勢?後期的市場走勢又將如何?謝謝。

潘文博:

這個問題請雷劉功司長回答。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 雷劉功:

謝謝您的提問。正像您所說,今年以來國內糧食市場確實發生了一些積極變化,價格止跌企穩並有所回升。分品種看,稻穀、小麥兩個口糧品種價格基本穩定,玉米、大豆價格上漲。綜合研判,今年國內糧食市場回暖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調控有力。去年下半年以來,爲了促進糧食市場平穩運行,穩定農民收益預期,國家有關部門及時採取了增加儲備收購等一系列措施,成效初步顯現。二是需求向好。國家提振消費政策陸續出臺,農產品總體需求向好,糧食購銷進度也明顯加快。三是預期改善。糧食進口有所減少,貿易加工企業市場信心也在不斷增強,普遍看漲後市,紛紛提價收購。

關於後期糧食市場的走勢,有三個基本判斷,我們可以把它概括爲“三個有”:一是供應有保障。去年我國糧食生產克服了重重困難,產量首次邁上1.4萬億斤的新臺階。剛纔潘總師也講到,當前冬小麥苗情比較好,糧食春播的意向面積穩中有增,全年糧食豐收有一個比較好的基礎。二是調控有空間。近年來,我國糧食庫存數量充足,結構不斷優化,調控能力持續增強。三是需求有增長。隨着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未來我們國家糧食總需求仍將是穩中有增,供求緊平衡格局保持不變,對糧食的價格形成有力支撐。同時,也要看到,目前國際農產品的供應鏈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在增加,我們將密切關注對國內的傳導影響。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壓實種植面積,挖掘增產潛力,健全防災減災機制,全力以赴再奪糧食豐收,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同時,我們還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市場調控,推動糧食價格保持合理水平,保護好農民的種糧收益。謝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要廣泛動員凝聚各方力量,協作幫扶發揮了重要作用。請問農業農村部將採取哪些措施進一步提高協作幫扶質效?謝謝。

潘文博: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請許健民司長來回答。

許健民:

確實如這位記者所說,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既需要激發脫貧地區、脫貧羣衆的內生動力,提升他們的發展能力,也需要社會各界守望相助、鼎力幫扶,這也是我們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直接具體體現。

過渡期以來,我們深入推進區域協作幫扶,東部8個省(直轄市)幫扶西部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力度穩中有增,310家中央單位定點幫扶610個脫貧縣,50多萬名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奮戰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一線,6000多家企業、近300家社會組織與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建立了對接關係,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支撐。過渡期最後一年,我們將繼續發揮好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駐村幫扶和社會動員“四支力量”作用,助力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

在東西部協作方面,重點是做好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消費幫扶、資金支持、人才支援等,持續深化結對幫扶,合力實施一批協作項目。今年我們還將突出抓好“促消費”和“增就業”兩項工作。“促消費”,就是推動東部省份優質購銷主體、網絡營銷資源與西部地區更加緊密的銜接,促進西部地區的特色農產品順暢銷售。“增就業”,就是推動校企合作開展訂單培訓,促進脫貧羣衆定向就業,打造區域特色勞務品牌,提升勞務協作的质量和成效。

在定點幫扶方面,重點是推動中央單位立足定點幫扶縣的實際,統籌幫扶資源,實施好產業、就業、消費、教育、醫療等幫扶項目,爲脫貧地區辦成更多實事好事,切實增強脫貧羣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在駐村幫扶方面,重點是加強工作指導、管理和宣傳激勵,推動駐村幹部更好發揮幫扶作用。分層分類對駐村幹部開展全覆蓋培訓,持續提升駐村幹部能力和水平。

在社會力量幫扶方面,我們將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和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這兩項專項行動。動員引導廣大民營企業和社會組織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幫扶,引導更多平臺企業下沉鄉村,發揮資源鏈接、推介引流、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優勢和作用,打造鄉村消費新場景新模式,助力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的蓬勃發展。

謝謝。

經濟日報記者:

這些年各地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持續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大家也都切身感受到了鄉村變化。請問目前鄉村建設行動的成效如何?以及下一步做什麼樣的安排?謝謝。

潘文博: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請陳邦勳司長來回答。

陳邦勳:

近年來,各地深學細悟“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創設了許多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重點工程項目,紮實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鄉村面貌不斷改善。可以把它歸結爲“三有”。一是硬件設施有改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成效顯著,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4%,農村危房加快改造,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快遞服務水平持續提高。二是人居環境有改善。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6%左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管控)達到45%以上,生活垃圾進行收運處理的行政村比例穩定保持在90%以上,絕大多數村莊開展清潔行動,村容村貌持續提升。三是公共服務有提升。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等深入實施,2188個縣(市、區)開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90%以上村衛生室已納入醫保定點範圍,累計建設農村敬老院超過1.6萬家、農村互助性養老服務設施超過14萬個。記者們如果經常到鄉村去採訪,一定能夠感到,這些年鄉村變得更美、更方便、更乾淨了。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協同有關部門,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聚焦農民需求、短板弱項和突出問題,集中力量辦成一批農民羣衆可感可及的實事,着力提升鄉村建設水平,建設好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工作的重點有三個方面:

一是加強規劃政策引領。指導各地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規劃佈局,合理確定建設重點和時序。研究謀劃“十五五”鄉村建設行動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持續推進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建設。

二是加力改善人居環境。紮紮實實向前推進農村廁所革命,重點指導支持中西部地區農村戶廁改造,堅持宜水則水、宜旱則旱,加強農村廁所革命技術服務,完善社會化服務管護體系。協同有關部門推進“廁污共治”,就是廁所和污水共治,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全面提升村容村貌。

三是加快補上設施短板。持續推進村內道路、供水、寄遞物流、養老等設施建設,組織實施和美鄉村建設有關項目,努力形成一批農民羣衆可感可及的標誌性成果。謝謝。

邢慧娜:

最後一個問題。

科技日報記者:

大家都知道,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離不開科技的支撐。請問農業農村部將採取哪些措施推進科技賦能農業新質生產力?謝謝。

潘文博:

謝謝,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農業農村部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加快農業領域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設備應用,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裝備水平,把科技成果轉化爲實實在在的新質生產力。今年,我們突出抓好三個方面:

第一,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整合各級各類優勢科技資源,強化國家農業戰略科技力量建設,調動產學研各環節的積極性,來加快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特別是針對以企業爲主體的產學研深度融合不夠的問題,加快培育農業科技企業,推動科企深度融合,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流動,提升緊貼發展需要的農業科技策源能力。

第二,推進農業科技重點領域攻關。深入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項目,強化種業創新攻關,加強品種審定監管,同時加快培育一些突破性的品種。像玉米,要培育那些耐密的,而且宜機收的品種;小麥要培育抗赤黴病的品種;水稻要培育抗螟蟲的品種;大豆品種要高油高蛋白高產。同時,加力推進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推進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優機優補、有進有出”,補的是好用、高端的機械。加快推進關鍵急需機具的研發製造和落地應用,舉個例子,玉米和大豆高性能播種機,就是用氣力式播種機代替傳統的指夾式、勺輪式播種機,這樣才能把玉米種植密度由每畝4000株提高到5000株,甚至6000株,大豆種植密度由每畝1.8萬株提高到2萬株,甚至2.3萬株。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拓展人工智能在農業中的應用場景。記者朋友在一線調研,有很多無人農場的典型案例都可以去看一看。

第三,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我們重點抓好“三個圍繞”。圍繞產業實際來徵集需求、圍繞應用場景來創新研究、圍繞用戶反饋來評價驗收。在科技規劃編制、重大項目謀劃和實施過程中充分聽取產業一線的意見,推動科研任務從生產中來、從需求中來、從市場中來,科研成果到生產中去、到用戶中去、到企業中去,用新技術新裝備來改造提升傳統農業,加快發展以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爲特徵的農業領域戰略新興產業,做好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這篇大文章。

謝謝。

本文編選自:中國網;FOREXBNB編輯:劉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