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4月18日,國新辦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表示,工信部指導成立了IMT-2030推進組,凝聚合力推進6G創新,發佈《6G總體願景與潛在關鍵技術》等50餘項研究成果,組織對通感一體化、無線AI等6G關鍵技術開展測試驗證,加速技術成熟。同時,進一步深化與歐盟、韓國、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在6G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
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介紹,一季度裝備工業近7成的重點產品產量實現了增長,增長量達到69.2%,比去年同期擴大了16.7個百分點。下一步,工信部將出臺機械、汽車、電子裝備等三個行業新一輪的穩增長工作方案,推動重點行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從供需兩側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有效需求。深入實施“工業母機+”、“機器人+”、高端醫療裝備等供需對接和推廣應用行動,持續提升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出臺相關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
謝存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以釋放規模化應用效能爲主線,加速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爲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第一,更加註重強化政策引領。加快出臺推動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性意見,打造“5G+工業互聯網”升級版,實施標識“貫通”三年行动和工業互聯網平台高质量行动,完善工業數據流通基礎制度和市場化配置機制,深化安全分類分級管理。
第二,更加註重夯實基礎設施。系統推進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攻關,設施建設升級,加快工業5G芯片、模組、智能設備等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推廣。有序開展工業5G獨立專網建設,構建新型工業網絡體系,打造標識解析體系2.0版,推進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融合發展。
第三,更加註重拓展規模應用。實施“鏈網協同”工程,發佈船舶、石化化工、汽車、紡織等重點行業領域融合應用指南,分類遴選典型應用案例和優秀解決方案。高水平、高標準推動“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試點城市和5G工廠建設,深入開展“百城千園行”活動,加快工業互聯網进园区、進基地、進集羣。
文字實錄如下: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周建設: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進行經濟數據例行發佈,我們邀請到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2025年一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女士,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先生。
現在,我們先請謝少鋒先生作介紹。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 謝少鋒: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首先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工業和信息化事業的關心和支持。
今年以來,面對嚴峻複雜的外部環境,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安排,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新型工業化關鍵任務,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積極會同各地區、各部門從頭抓緊、靠前發力,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態勢良好,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一季度實現良好開局,爲完成全年經濟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一是經濟運行平穩向好。我們推動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加快落地,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加快0.8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發展良好,特別是電子、汽車、電氣機械器材等行業拉動作用突出。前兩個月,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收入近1.9萬億元。一季度,工業對宏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36.3%,“壓艙石”作用持續發揮。工業民間投資保持兩位數增長,企業預期提振、效益改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持續增加,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連續2個月擴張。
二是發展質量持續提升。我們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推進工業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內生動能不斷增強。人形機器人、無人機、X熒光光譜儀、AI智能體、細胞和基因治療藥物等標誌性產品取得突破。技術交易市場發展活躍,全國共登記技術合同16.8萬項,成交額超過1.2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8%。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自主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重點工業領域規模化部署加快,“人工智能+”等創新產品加速突破,AI手機、AI電腦、AI電視等新型智能終端產品不斷走進千家萬戶。智能工廠梯度培育提質增效,全國已建成3萬餘家基礎級智能工廠、1200餘家先進級智能工廠、230餘家卓越級智能工廠,這些類型的智能工廠覆蓋超過80%的製造業行業大類,工廠產品研發週期平均縮短28.4%,生產效率平均提升22.3%。工業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紮實推進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加強先進綠色低碳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氫能等新型儲能應用場景不斷拓展,重點行業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持續下降。
三是數字產業再上臺階。以5G、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爲代表的數字技術迅速發展,前兩個月數字產業完成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2%。網絡基礎設施能力持續增強,截至3月底,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439.5萬個,具備千兆網絡服務能力的10G PON端口數達到了2925萬個,5G用戶普及率達到了75.9%,千兆寬帶用戶達到了2.18億戶。
當前,外部環境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全球貿易體系和規則被嚴重損害,給全球經貿發展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造成極大不確定性,也給我國工業發展帶來一定影響。但是,我們有信心、有底氣克服眼前的困難。我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體系、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工業經濟的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經濟高質量穩定發展的基本面不會改變,並將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注入確定性。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以開放促改革,以合作促共贏;堅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佈局未來產業;堅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堅持完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高標準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瞪羚企業等,以优质服务助力中小企業发展;堅持高質量供給,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着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保持工業經濟向穩向好發展勢頭。
我先簡要介紹這些。接下來,我和我的同事很高興回答各位記者朋友的提問。謝謝大家。
周建設:
現在大家可以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記者:
剛纔發佈人介紹到,一季度工業經濟開局平穩,我想請問如何看待當前工業經濟的運行情況?有哪些亮點值得關注?謝謝!
謝少鋒:
謝謝您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剛纔,我已經介紹了,一季度工業經濟總體實現良好的開局,切實發揮了穩定宏觀經濟“壓艙石”的作用。總體來看,呈現主要指標穩中有進、重點行業穩中提質、大省大市穩中向好三個特點。
第一,主要指標穩中有進。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6.5%,其中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同比分別提高了1.9個和0.5個百分點,產業的結構也持續優化。工業品出口保持韌性,出口額同比增長了6.9%,其中機電產品出口增長8.7%。企業轉型發展提速,食品、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技術改造投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經營主體持續壯大,截至2月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數量較上年底增加了0.7萬戶。
第二,重點行業穩中提質。裝備製造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長10.9%,拉動了整體工業生產增長3.5個百分點。在“兩重”“兩新”等政策的支持下,電子、汽車、電氣機械器材這個行業增加值實現了10%以上增長。原材料製造業的效益明顯改善,前兩個月的利潤同比增長15.3%,其中有色金屬行業的利潤增幅超過了20%。消費品製造業的增加值平穩增長,在節日效應和市場剛需帶動下,農副食品、紡織等行業生產加快,化纖織造及印染精加工等行業增速超過了10%。
第三,大省大市穩中向好。各地區靠前發力,多地召開了“新春第一會”,在強化政策支持、推動項目落地、促進供需對接、加強助企服務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重點地區拉動作用突出,挑大樑的作用充分發揮。31個省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部實現了正增長,浙江、福建、江蘇、山東等多個工業大省的增速超過了8%;湖北、河南等工業大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實現了兩位數的增幅。煙臺、大連等工業大市工業增速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當前,我國工業經濟運行保持向好的發展態勢,我們有能力、有底氣、有信心應對各種複雜的局面。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着力擴大需求、培育動能、穩定預期、防範風險,激發活力,不斷提升工業經濟運行質效,鞏固回升向好態勢。謝謝!
中國電子報記者:
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新質生產力。電子信息製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作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請問如何看待今年一季度產業發展的情況?有哪些亮點?謝謝!
謝少鋒:
謝謝你的提問。請我的同事謝存同志來回答你的問題。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 謝存:
謝謝你的提問。2025年一季度,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5%,高於同期工業增加值增速5個百分點;1-2月,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收入18965億元,同比增長9.9%,保持平穩增長;軟件業利潤總額2328億元,同比增長10.7%。
在電子產品消費方面,購新補貼擴圍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消費需求有效提振。在補貼政策、AI終端等拉動下,我國消費者對電子產品的消費熱情走高,帶動電子整機生產和銷售加快,一季度電子計算機整機產量8532.2萬臺,同比增長9.6%;電視機出貨總量達到884萬臺,同比增長4.7%,連續兩個季度正增長;1-2月5G手機出貨量4161.9萬部,同比增長7.6%,國產品牌手機尤其受消費者青睞,出貨量佔比85%。整機銷售熱潮也帶動了上游電子元器件產量小幅增長,一季度集成電路、光电子器件产量分别同比增長6%和3.5%。
在產業項目建設方面,政策協同發力,投資熱情高漲。各地紛紛抓住“兩重”“兩新”政策契機,積極推動相關項目建設,上海、廣東等地一批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項目穩步推進。一季度,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5%,高於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6.3個百分點。
在軟件生態建設方面,開源潛力持續迸發,賦能千行百業成效初顯。全國10餘個省(市)創新開源支持舉措,用足用好現有政策工具,積極通過技術改造升級、創新產品推薦等方式支持開源項目孵化和商業落地。開源鴻蒙(OpenHarmony)生態邊界持續拓展,社區共建單位超70家,先後落地“礦鴻”“電鴻”“移鴻”“警鴻”等系列產品,搭載設備數量超過10億,助力能源、金融、醫療、教育、工業等領域加快構築萬物互聯的數字底座。開源歐拉(openEuler)系統累計裝機量突破1000萬。以DeepSeek爲代表的中國開源模型在國際舞臺上綻放異彩,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實現先進模型、參數權重、推理邏輯和工具鏈條的全開源,讓開發者從技術“消費者”轉變爲“共創者”,有力推動了技術平權,打開了人工智能商用的新局面。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技術驅動、應用牽引,繼續強化優質電子信息軟硬件供給,加快制定併發布新一輪電子信息製造業穩增長行動方案,持之以恆推進軟硬件技術攻關,加強消費電子典型應用案例和試點示範優秀成果宣傳推廣,推動更多APP上架鴻蒙應用商店,滿足羣衆多樣化需求,不斷提升用戶體驗。鼓勵各方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開源、貢獻開源、使用開源,加快打造互利互惠、共建共享的軟件生態。謝謝。
大衆新聞大衆日報記者:
今年以來,以Deepseek爲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引發了廣泛討論,如何評價目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形勢?工信部在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謝謝!
謝少鋒:
謝謝你的提問,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正如你所說,最近Deepseek等國產大模型火爆“出圈”,激發了全社會應用熱情和創新的活力,這也反映了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突破的現狀。製造業是人工智能技術產品落地應用的重要領域。近年來,人工智能與製造業融合發展加速,成效突出,亮點紛呈,主要有以下的幾個特點。
第一,產業基礎不斷的夯實。我國已形成了覆蓋基礎層、框架層、模型層、應用層的完整的產業體系。算力規模居全球的前列,建成鋼鐵、煤炭等高質量的行業數據集,培育出一批競爭力強的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國產大模型登頂全球主流開源社區下載量的榜單,創造了“中國速度”。
第二,產品裝備加速迭代。國產廠商研發的AI手機、AI電腦、AI眼鏡等智能產品已超百款,實現了“智”變升級。人形机器人主流产品已经實現了“站得住、走得穩、跑得快”,正加快從“舞臺上動起來”向“工廠裏用起來”轉變,既能演雜技、扭秧歌,也能搬重物、擰螺絲,在製造場景加快落地,例如輔助汽車生產線裝備作業、助力智能分揀搬運等。
第三,應用賦能紮實推進。大模型在電子、原材料、消費品等行業加快落地,在研發設計、中試驗證、生產製造、運營管理等環節得到應用。我們在地方調研的時候,在典型案例徵集遴選中發現,北京一家平板顯示企業利用大模型一鍵生成排產計劃,產線排產的時間降低了75%。瀋陽一家電子設備製造企業藉助大模型推動公益設計自動化,帶動生產效率提升40%。我們正持續開展賦能“深度行”活動,打造線上線下平臺,推動供需企業精準對接,引導行業智能化轉型。
第四,產業生態持續優化。我們通過部省協同推進11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央地共建了具身智能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製造業創新中心,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促進產融合作,聯合財政部設立了600億元規模的國家人工智能基金,加快佈局投資項目。強化標準引領,印發《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累計共制定了40餘項行業關鍵標準和10餘項國際標準。着力培育市場主體,目前已累計培育了400餘家人工智能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的“小巨人”企業。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製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規模廣泛應用。下一步,我們將全力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一手抓供給,組織人工智能副賦能新型工業化“揭榜掛帥”攻關,加強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的研發佈局,加快建設工業領域高質量的數據集,夯實基礎底座,推動“智能產業化”;一手抓應用,推動制造业的全流程、重點行業、重點產品的智能升級,加快下一步超級智能終端的產業化、商業化進程。持續開展賦能“深度行”和典型案例的徵集,遴選“十大行業、百大場景、千家標杆”,要推動“產業智能化”。同時,要建生態,引導耐心資本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建設人工智能開源社區,發揮人工智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作用,加快關鍵急需標準的研製,加強人才引育,倫理治理和國際合作,持續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謝謝!
人民網記者:
我們關注到,近期,工信部發布了首批的中國消費名品,這對加強優質消費品供給、滿足人們消費需求方面發揮了哪些積極作用?在相關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在提振消費方面,下一步工信部有哪些工作考慮呢?謝謝!
謝少鋒:
謝謝你的提問。請陶青同志來回答你的問題。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 陶青:
謝謝你的提問。消費品工業佔全部工業比重超過1/4,是工業平穩運行的重要支撐。一季度,規上消費品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較去年全年提升0.7個百分點。1-2月规上消费品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較去年全年提升0.1個百分點,行業發展態勢整體穩中向好。
近期,中辦、國辦印發了《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打造中國消費名品方陣”,這是增加優質供給、提升消費品質的重要舉措。我部積極貫徹落實,近期發佈了首批中國消費名品,包括93個企業品牌和43個區域品牌。企業品牌聚焦技術創新與市場導向,從產品創新力、市場競爭力、品牌影響力、文化賦能力等多維度進行價值評價,包含跨越世紀的歷史經典11個,國際領軍的時代優品75個,時尚消費的潮流新銳7個,爲消費者甄選優質產品提供權威參考。區域品牌聚焦地方特色優勢產業,分佈在全國25個省份,比如說,大家可以根据個人喜好,在蘭州牛肉拉麪里加一點鎮江香醋,來一杯宜紅工夫茶、中寧枸杞水,享受優質名品帶來的優質體驗。
後續,我部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提振消費決策部署,加強部門協調聯動,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更好滿足人民羣衆多層次、多樣化消費需求。着重抓好“三升”:一是供給端促進產業升級,發佈實施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持續推進重點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重點項目,系統開展中國消費名品方陣建設,組織舉辦消費名品大會,以優質供給引領和創造消費需求。二是消費端促進市場升質,加力擴圍消費品“以舊換新”,持續發佈升級和創新消費品指南,推薦“人工智能+消費”典型案例,积极打造提振消費新模式新场景,有效促进消費市场提质扩容。三是环境端促进消費升温,组织开展消費名品全国行、紡織服裝“優供給 促升級”“喫貨季”等促消費活动,協同有關部門加強產品質量監管,着力营造良好市场消費环境,提升消費者的信任度、認可度和滿意度,築牢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基礎。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
請問,今年一季度信息通信業發展態勢如何?能否介紹一下取得了哪些進展?後續加快推動信息通信業發展還有哪些重點的安排?謝謝!
謝少鋒:
謝謝你的提問。請謝存同志來回答你的問題。
謝存:
謝謝你的提問。今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動信息通信業平穩有序發展。一季度,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7.7%,業務收入累計完成4469億元,爲全年工作奠定良好開局,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網絡基礎持續夯實。累計建成5G基站439.5萬個,實現“鄉鄉通5G”,行政村通5G比例達90%。在千兆光網“縣縣通”的基礎上啓動開展萬兆光網試點,在全國86個城市的168個小區、工廠和園區試點部署。重耕2G、3G、4G系統無線電頻率用於5G系統,5G網絡容量和信號覆蓋水平持續提升,在用算力中心標準機架數超過900萬。
應用賦能持續彰顯。網絡建得好,還要用得好。我們持續拓展5G等網絡普及應用。個人用戶方面,5G移動電話用戶達到10.68億戶,千兆寬帶用戶達到2.18億戶。在行業領域,“5G+工業互聯網”全國建設項目超1.85萬個,累計遴選700家高水平5G工廠;5G應用已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80個,案例總數超13.8萬個;在採礦、港口等行業實現規模複製,有效助力工業企業提質降本增效;在醫療、教育領域實現全流程全場景覆蓋,有力支撐公共服務高效便捷、均衡發展。
產業創新持續深化。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全球佔比超42%,技術產業實力全球領先。大家都十分關心6G的研發,我們指導成立了IMT-2030(6G)推進組,凝聚合力推進6G創新,發佈《6G總體願景與潛在關鍵技術》等50餘項研究成果,組織對通感一體化、無線AI等6G關鍵技術開展測試驗證,加速技術成熟。同時,進一步深化與歐盟、韓國、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在6G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
對外開放持續擴大。一季度向13家外資企業發放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試點批覆,鼓勵外資企業投資中國、深耕中國。截至3月底,我國已有超過2400家外商投資電信企業,較去年同期增長26.5%。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認真貫徹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工作部署,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在廣度、深度、力度上下更大功夫,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在拓展網絡建設和應用的廣度上下功夫,持續提升5G和千兆光網“雙千兆”網絡覆蓋廣度,體系化推進算力網絡發展。深入實施“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升級版和標識“貫通”三年行動,開展5G應用“揚帆”行動重點城市總結評估,持续推动典型行业和重点领域的规模應用。積極培育海洋產業、低空装备等新兴领域的创新應用。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的深度上下功夫,凝聚產學研用各方力量,加快推進6G技術研發、標準制定、中試驗證和產業落實,加強通信、感知、智能、計算等融合技術突破,前瞻佈局和培育面向6G的應用产业生态。在擴大電信業對外開放的力度上下功夫,有序推進首批增值電信業務開放試點,適時研究進一步擴大開放範圍,吸引更多符合條件的外資企業在我國投資經營電信業務。謝謝!
香港紫荊雜誌記者:
當前,外部環境變化給中小企業帶來不小挑戰,請問今年一季度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情況如何?目前,工信部對中小企業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如何繼續幫助企業更好發展?謝謝!
謝少鋒:
謝謝你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感謝你對中小企業工作的關注。一季度,中小企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企業生產的積極性增強,經營效益平穩增長,展現了中小企業的發展韌性和活力,有力支撐工業經濟平穩起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中小企業發展的決策部署,我部聚焦中小企業的痛點和難點,着力推動了“兩優化、兩促進”大力支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兩優化”指的是優化營商環境、優化助企服務。在營商環境方面,我們圍繞拖欠中小企業款項的問題,推動修訂了《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進一步明確了款項支付的時限,加大違法處罰的力度,通過建立國家統一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投訴平臺、加強函詢約談和督辦通報等監督管理措施,切實維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在助企服務方面,我們會同16部門聯合開展“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提出73條具體的服務舉措。進一步完善中國中小企業服務“一張網”,新上線的“找模型”板塊,加強個性化、精準化服務,截至目前服務網已累計服務企業102萬家,提供專精特新,規模、類型等免費自測服務54000多次。會同14部門印發了《關於促進中小企業提升合規意識加強合規管理的指導意見》這個文件,提升中小企業風險防控能力。推動各地結合實際,加強出海服務系統化的供給,幫助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暢通信息渠道。
關於“兩促進”,一是指促進專精特新發展,組織對10餘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進行具體畫像、全面評估,幫助企業融資增信。同時,對31個省份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情況進行了量化評價,引導地方加大梯度培育和服務的力度。二是促進產業集羣發展,目前已培育認定了國家級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300個,推動各地培育省級集羣1100多個。去年,300個国家级集群共创造产值8.7萬億,近三年產值年均增速達到了13%,在培育優質中小企業、帶動縣域經濟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服務和管理並重、發展和幫扶並舉,持續健全法律政策體系、公共服務體系、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開展“專精特新”夯基提質年行動,加強數字化轉型、引才育才、投融資等服務,有力支撐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謝謝!
中國證券報記者:
我的問題是關於裝備工業的,能否介紹一下一季度我國裝備工業經濟的運行情況?哪些領域有新亮點、新突破?還將採取哪些舉措來進一步支持裝備工業高質量發展?謝謝!
謝少鋒:
謝謝你的問題,我請陶青同志回答你的提問。
陶青:
謝謝你的提問。今年一季度,在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兩新”加力擴圍等相關政策的帶動下,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裝備等行業的內需潛力進一步激發,我國裝備工業延續了去年以來持續回升向好的態勢,實現了“行業整體穩步增長、細分行業亮點紛呈”的良好開局。
從行業整體看,產銷穩、預期穩。一方面重点产品產銷穩步增长,一季度,裝備工業近7成的重點產品產量實現了增長,增長面達到69.2%,比去年同期擴大了16.7個百分點。汽車等大宗商品產銷持續向好,分別達到756.1萬輛和747萬輛,同比增長14.5%和11.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別達到318.2萬輛和307.5萬輛,同比增長50.4%和47.1%。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產量達到14.9萬套和260.4萬套,同比分別增長26%和20%。另一方面,重點行業的投資穩步增長。一季度,通用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等3個重點行業的投資增速、民間投資增速均實現了20%左右的增長,說明企業的預期很穩定。同時,得益於“兩新”加力擴圍,工业领域设备工器具的购置投资同比增長了16.3%,增速比去年全年高了7.2個百分點。
從細分行業看,陸海空電裝備發展持續向好,智能裝備類產業快速發展。低空裝備行業,截至目前,已有716家企業在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產品信息系統完成了登記註冊,備案產品2327種,超過291萬架,全球首款四座電動飛機獲頒中國民航局型號合格證。船舶行業,骨幹船舶企業生產良好,基本處於滿負荷狀態,國產第二艘大型郵輪愛達·花城号的工程总进度已经超過65%,即將迎來首次塢內起浮。電力裝備行業,1-2月,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34億千瓦,同比增長14.5%,其中風電裝機容量5.3億千瓦,同比增長17.6%。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發展,整車平均續駛里程接近500公里,15分鐘充電80%的快充技術實現了量產應用。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有序推進。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裝備不斷發展壯大,移動操作機器人在航空航天、半導體、医药等制造环节的应用已经超過千台;防爆工業機器人取得了國內外防爆認證,在軌道交通裝備和汽車生產等製造環節實現了規模應用。
下一步,我們將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着力穩增長、補短板、促轉型,繼續推動裝備工業的高質量發展。“穩增長”方面,重點是出臺機械、汽車、电力装备等三个行业新一轮的穩增長工作方案,推動重點行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從供需兩側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有效需求。“補短板”方面,深入實施“工業母機+”、“機器人+”、高端醫療裝備等供需對接和推廣應用行動,持續提升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促轉型”方面,重點是出臺相關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促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裝備產品的深度融合應用,不斷提升優質裝備供給水平和保障能力。謝謝!
海報新聞記者:
我們看到,工業互聯網已經連續8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請問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情況如何?今年工業互聯網在賦能產業數字化轉型方面還將有哪些舉措?謝謝!
謝少鋒:
謝謝你的提問。請謝存同志回答你的問題。
謝存:
謝謝你的提問。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是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底座。《政府工作報告》連續8年對發展工業互聯網作出戰略部署,近年來,我們會同各部門、各地方和產業各界,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一體構建網絡、標識、平臺、數據和安全五大功能體系,推動工業互聯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體系化發展走在全球前列。
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已實現41個工業大類全覆蓋,去年核心產業規模超1.5萬億元,帶動經濟增長近3.5萬億元,爲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了重要支撐。一是打通了信息動脈。高質量外網覆蓋全國97%以上的地級行政區,爲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提供了高速泛在、雲網融合、智能敏捷的數字大通道。二是激活了數據經絡。建成自主可控標識解析體系,國家頂級節點穩定運行,二級節點上線383個,標識註冊量超過6500亿個,服務企業超50萬家。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匯聚工業數據14億條,初步構建工業模型語料庫。三是提供了產業大腦,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340家,重點平臺工業設備連接數超1億臺(套),全國累計上雲上平臺企業約400萬家次,爲經濟運行、政府治理提供了更加可視化、精細化的創新手段。
下一步,我們將以釋放規模化應用效能爲主線,加速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爲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
第一,更加註重強化政策引領。加快出臺推動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性意見,打造“5G+工業互聯網”升級版,實施標識“貫通”三年行动和工業互聯網平台高质量行动,完善工業數據流通基礎制度和市場化配置機制,深化安全分類分級管理。
第二,更加註重夯實基礎設施。系統推進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攻關,設施建設升級,加快工業5G芯片、模組、智能設備等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推廣。有序開展工業5G獨立專網建設,構建新型工業網絡體系,打造標識解析體系2.0版,推進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融合發展。
第三,更加註重拓展規模應用。實施“鏈網協同”工程,發佈船舶、石化化工、汽車、紡織等重點行業領域融合應用指南,分類遴選典型應用案例和優秀解決方案。高水平、高標準推動“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試點城市和5G工廠建設,深入開展“百城千園行”活動,加快工業互聯網进园区、進基地、進集羣。謝謝!
新華社新華財經記者:
鋼鐵產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了《鋼鐵行業規範條件(2025年版)》,請問有哪些新的變化?下一步還有哪些考慮?謝謝!
謝少鋒:
謝謝你的提問。請陶青同志回答你的問題。
陶青:
謝謝你的提問。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鞍鋼集團考察時指出,鋼鐵產業是我們國家的重要基礎產業,鋼鐵行業要繼續努力,把短板補上,把結構調優,爲中國式現代化多作貢獻。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爲鋼鐵行業明確了定位,指明瞭發展方向,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
當前,鋼鐵行業運行總體平穩,進入“減量提質”發展的新階段。企業效益逐步改善,重點鋼鐵企業營業成本同比下降9.6%,鋼材產品平均銷售利潤率同比上升0.67個百分點。鋼材產品的結構持續優化,一季度,建築用鋼筋產量4811萬噸,下降了2.9%;用於製造領域的特厚板、中板、塗層板、鍍層板產量同比增長都超過了10%,合計產量3884萬噸;粗鋼的產量基本保持穩定,全國粗鋼產量2.59億噸,同比微增0.6%。
爲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着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今年2月我部印發了《鋼鐵行業規範條件(2025年版)》,加快促轉型、提質量的步伐。新版《規範條件》主要有三方面的變化:
第一,基礎指標要求全面提升。結合市場監管、安全生產、節能減排等有關政策和標準規範的新要求,全面更新提高了工藝裝備、環境保護、資源消耗、安全生產等基础指标要求。如污染物排放指標明確,2026年起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並公示,安全生產指标由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調整爲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第二,創新設立了引領指標。圍繞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高效化、安全化、特色化等高質量的發展方向,設立“引領型”評價指標。以高端化爲例,從科研、質量、專利、標準等維度對企業開展綜合評價,以此衡量企業高端化發展水平,明確發展優勢和弱項,爲企業進一步改造提升明確指引方向。
第三,開展分級分類評價。依託基礎指標和引領指標評價體系,樹立“規範企業”和“引领型規範企業”標杆,通過對鋼鐵企業分級分類管理,引導企業對標先進,轉型升級,全面提升行業發展水平。
下一步,我們將組織做好《鋼鐵行業規範條件(2025年版》落實工作,發揮市場主導和政策引導作用,加快行業轉型升級,讓鋼鐵這棵“老樹”萌發“新芽”、煥發生機,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勇挑大樑,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謝謝。
周建設:
時間關係,最後一個問題。
中宏網記者:
去年5月,國常會審議通過了《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請問這個方案實施一年來工信部重點做了哪些工作?有什麼樣的進展?下一步還有什麼樣的考慮?謝謝!
謝少鋒:
謝謝你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把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作爲新型工業化的本質特徵和實現路徑,深入實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加強統籌、加大力度,着力築基礎、促融合、優服務,推動數字技術在製造業大規模普及應用,加快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步伐。
一方面,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全方位全鏈條普及應用,“點線面”協同推進數字化改造。支持首批20個城市開展製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點”上培育標杆企業,累計建成3萬餘家基礎級智能工廠,230餘家卓越級智能工廠,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省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过14萬家,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業超过60萬家。“線”上推进重點产业“鏈式”轉型,我們印發了電力裝備、輕工、石化化工、鋼鐵、有色、建材等重點行业的数字化轉型实施方案,分行業梳理數字化典型場景,圖譜化、场景化推进重點行业精准轉型。“面”上,提升園區和集羣數字化水平,打造高水平數字產業集羣,持續開展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百城千園行”“智能製造進園區”活動。截至今年3月底,工业企業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83.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爲66.2%。
另一方面,發展壯大信息技術產業,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取得新的突破,模型能力建設和細分場景應用快速推進,在用算力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90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到280EFLOPS,也就是說,每秒能完成280百億億次浮點運算。數據要素價值加速發揮,去年我國數據市場交易的規模超過1600億元,今年前兩個月,雲計算大數據服務收入同比增長8.8%,超過2375億元。啓動萬兆光網試點,建成全球最大光纖和移動寬帶網絡,工業互聯網實現規模化推廣,標識解析體系全面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平台超過了340家,重点平台工业设备的连接数超過了1億臺(套),服務企業400萬家次,覆蓋工業全部41個大類。
下一步,我們將錨定新型工業化目標,堅定不移地走兩化融合發展道路,強化部門協同和部省聯動,堅持企業主體、分業施策、供需結合、一體推進“點線面”改造,梯次推進“智改數轉網聯”,推動數字技術全方位全鏈條融合賦能,以數字化轉型促進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謝謝!
周建設:
今天的發佈會就到這裏,謝謝三位發佈人,謝謝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再見。
本文選自:中國網;FOREXBNB編輯:陳筱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