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臺賬期問題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及政策響應

電商平臺的賬期問題一直是中小企業發展中的一個痛點。賬期,即企業與電商平臺簽訂購銷合同後,商品進入平臺倉庫到貨款結算給企業的週期,原本是作爲一種信用額度存在,幫助零售商節約資金、方便週轉。然而,隨着電商平臺成爲主要商品銷售渠道,賬期逐渐转变为企业等待货款的周期,對中小企業的資金週轉造成壓力。

目前,電商平臺的賬期普遍較長,尤其在自營模式下,賬期較行業平均水平更長,成爲影響商家經營和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財經》雜誌曾指出,超長的結算賬期是中國營商環境的另一個毒瘤,主要受害者是中小企業。企業發展依賴現金流,資金無法週轉,企業難以爲繼。

政策響應

爲了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健全拖欠企業賬款清償法律法規體系。《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修訂通過,將於2025年6月1日起施行,旨在促進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及時支付中小企業款項,維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優化營商環境。

電商平臺的積極響應

已有電商平臺積極響應中央號召。例如,美團發佈的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向平臺商戶提供行業最短的3天賬期,並支持隨時提現,致力於爲商家創造生意增量,幫助商家降低經營成本。3天極短賬期比自營快遞電商平均回款週期縮短2個月,能夠讓實體商家現金流更穩,庫存週轉更快。

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小企業是民營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在當前形勢下,縮短賬期,及時迴轉資金,爲中小企業現金流“輸血”,是幫助他們發展的重要措施。

民營經濟貢獻 比例
稅收 50%以上
國內生產總值 60%以上
技術創新成果 70%以上
城鎮勞動就業 80%以上

市場既離不開大平臺,也離不開中小企業,二者是相互依存的關係。部分平臺以超長賬期壓榨中小企業,最終只會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