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資金流入放緩,外資流出趨勢變化

南向資金本週流入速度有所減緩,淨流入額爲231.9億港元,相較於上週的822.5億港元有所下降,日均流入額也從上週的164.5億港元降至58.0億港元。本週五由於互聯互通休市,個股層面上,增持最多的爲阿里巴巴、騰訊、小米等,而減持的則包括中石化、碧桂園、新華保險等。

外資流向變化

根據EPFR口徑數據(截至本週三)顯示,主動外資流出A股和港股及ADR有所收窄,分別流出1.2億美元和3.7億美元,相較於上週的2.3億美元和6.9億美元有所减少。被動外資則出現大幅流出,A股流出25.5億美元,港股和ADR轉爲流出22.6億美元,均以專注中國市場的基金爲主。

市場 本週資金流向(億美元) 上週資金流向(億美元)
美股 -14.14 268.19
發達歐洲 83.56 -49.74
日本 29.27 -16.17
新興市場 -24.29 262.27

全球市場方面,美股和新興市場轉爲流出,而發達歐洲和日本轉爲流入。當前貿易摩擦升級可能延後長線外資迴流,但除非出現金融限制等極端情形,繼續大幅流出壓力也低於以往。當前外資配置比例爲6.5%,低於基準指數1.2個百分點,相較於2018年初貿易摩擦時的13%和2021年初的15%有所下降。

中概股退市風險

近期貝森特提到可能考慮將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除名。面對退市風險,已迴歸港股的大市值公司風險相對可控,如果因短期流動性缺口造成衝擊,可以提供更好的再介入機會。相比之下,小市值公司、尤其是尚未迴歸的公司風險敞口值得關注。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衆號“Kevin策略研究”;FOREXBNB編輯: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