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消費者掀起“預防性購物潮” 零售數據創兩年多最大增幅

最新經濟數據顯示,面對關稅加徵的不確定性,美國消費者正掀起一輪“預防性購物潮”。3月零售數據創下兩年多來最大環比增幅1.4%,其中汽車銷量領漲,增幅達5.3%,建材、電子產品等進口依賴型商品亦出現顯著增長。

這場消費狂歡的催化劑,是特朗普政府月底宣佈的25%整車進口關稅計劃。美國商務部的報告與各大銀行高管的評論相呼應,均指出消費者在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下表現出了較強的消費韌性。儘管消費者信心指數目前徘徊在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附近,但這種搶購熱潮暫時掩蓋了信心不足的影響。

汽車銷量激增 企業庫存競速

在汽車領域,白宮對進口汽車徵收25%的關稅將大幅增加汽車生產成本,其中很大一部分將轉嫁給消費者。安德森經濟集團的測算顯示,若關稅落地,普通進口車價格將上漲2500美元起,豪華車型更可能飆升2萬美元。

這種預期直接催生了"買在漲價前"的集體行動——現代汽車3月銷量創下歷史第二佳績,且這一強勁勢頭延續到了4月份。福特(F.US)零售業務同比激增19%,本田(HMC.US)全系銷量增長13%。

一些汽車製造商已試圖緩解消費者的焦慮。現代承諾將價格維持穩定直至6月2日,而福特和吉普製造商Stellantis NV(STLA.US)則宣佈了營銷計劃,以員工價格提供車型。

企業端同樣上演着"與時間賽跑"的戲碼。製造商加速清空庫存,零售商提前備貨。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工廠產量強勁增長5.1%,爲2021年底以來的最高增幅,原因是許多客戶在關稅上調的衝擊生效前增加了訂單。

零售商業績提振 但市場波動加劇

儘管關稅威脅暫時提振了部分零售商的業績,但市場波動以及中美貿易戰的前景已導致企業暫停投資和招聘。消費者和企業都表示,這種反覆無常的局面讓他們感到不安,無法提前規劃,也不確定下一步該怎麼做。

值得關注的是,消費者信心指數雖處於歷史低位,但錢包投票卻呈現相反軌跡。這種"理性恐慌"在裝修市場同樣蔓延,許多消費者選擇提前購買裝修材料和升級手機,以免趕在關稅生效之前購買。

經濟學家對此現象持矛盾態度。一方面,搶跑消費確實推高了短期數據——亞特蘭大聯儲將一季度GDP預期從負增長修至-0.1%,零售貢獻功不可沒;但另一方面,這種"透支未來"的行爲不可持續。

儘管經濟學家提高了美國陷入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但勞動力市場依然保持強勁,收入持續增長。這些是推動消費支出的主要因素。經濟學家現在必須弄清楚零售額的繁榮將持續多久,以及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如果說3月份的數據是受到當下爲避免日後物價上漲而進行的搶購潮的推動,那麼未來幾個月的支出勢必會放緩。安永經濟學家警告,隨着關稅靴子落地,四季度消費可能斷崖式下跌,價格敏感型支出將首當其衝。

政策反覆帶來的不確定性已波及投資領域。企業暫停擴產計劃,酒店航空業因國際客流銳減苦不堪言。但勞動力市場仍保持韌性,薪資增長成爲支撐消費的最後一根稻草。

摩根大通首席財務官傑里米·巴納姆表示,在人們預期關稅將導致物價上漲之前,會有一定程度的前期投入和支出。他補充道:“在這個過渡期和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你可能會看到數據出現一些扭曲,這讓我們很難得出更全面的結論”。

這場由關稅引發的消費狂歡,恰似經濟肌體對政策刺激的應激反應。當搶跑紅利消退後,美國經濟能否找到新動能,將成爲檢驗其韌性的試金石。畢竟,建立在預期恐慌上的繁榮,終究只是海市蜃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