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和投資格局經歷五大結構性拐點

美銀首席投資官Michael Hartnett在其最新《Flow Show》報告中提出,全球經濟和投資格局正經歷根本性變革,當前國際市場正面臨五大結構性拐點,這些拐點共同指向一個明確趨勢:美元將持續走弱。資金流向數據已經開始驗證這一轉變趨勢,黃金和債券吸引力上升,美國股票資金大規模流出,而歐洲和新興市場資金流入增加。

拐點一:美國大政府時代終結

過去5年,美國名義GDP增長了50%,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政府支出從4.5萬億美元飆升至7萬億美元,增長65%。這種空前的財政擴張極大刺激了經濟,但已到達轉折點。Hartnett指出,美國財政過度擴張的時代已經結束:美国政府支出在過去12个月增長了12%(約7500億美元),但未來6個月被要求下降0.1%。特朗普政府和"DOGE"預計將在未來四個季度對美國預算實施更大規模削減。這意味著7萬億美元规模的美国政府收缩将导致经济增長放缓、就業人數減少、家庭儲蓄增加、2026年通脹下降。

拐點二:從"Magnificent 7"轉向"Lagnificent 7"

過去兩年,美國股市領跑全球,而"Magnificent 7"科技股(蘋果、微軟、亞馬遜、Alphabet、Meta、特斯拉和英偉達)又領跑美股。這些科技巨頭在2024年12月達到標普500市值35%的峰值(較2023年1月的20%大幅上升)。然而,最近DeepSeek的技術突破帶來了重要影響:資金將從市值15萬億美元的美國"壯觀七巨頭"輪動至市值1.5萬億美元的中國"BATX"(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小米)。AI"小泡沫"破裂,預示著2025年超大規模AI/數據中心/電力支出將達到峰值(五大科技超大規模公司預計將占美國資本支出的20%,即3330億美元)。

拐點三:歐洲財政刺激啟動

美國新政府政策促使歐洲解決21世紀的三重依賴困境:出口、安全依賴美國、能源依賴俄羅斯。為應對這些挑戰,歐洲正啟動前所未有的財政刺激計劃。德國將引領歐洲財政刺激浪潮。過去75年,德國預算赤字平均僅佔GDP的1.5%,但未來將飆升至GDP的4-5%,為未來4年1.1萬億美元的德國財政支出提供資金。推動歐洲財政支出的關鍵催化因素包括德拉吉改革報告、俄烏衝突可能終結、基礎設施更新需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歐洲軍事支出即將大幅增加:2024年俄羅斯軍事人員260萬,美國210萬,而法國僅23萬,德國21.3萬,英國21.1萬。目前,德國每年670亿美元的国防支出仅相当于美國国防支出的7%,遠低於1979年的18%峰值。

拐點四:日本通縮時代終結

日本經濟正在經歷30年來最重大的轉變,多項核心指標均顯示其長期通縮時代正在結束。關鍵數據包括:日本土地價格同比上漲2%,為1991年第三季度以來最快增速(此前從1991年到2024年累計下跌了65%);日本CPI同比上漲4%,而過去30年的平均值仅為0.4%;日本工資增長率達5%,為1991年以來最高水平。Hartnett指出,過去30年,日本通缩為全球债券收益率提供了重要锚定,日本一直是全球資本市場的主要資金來源。隨著日本利率上升以應對政治上不受歡迎的通脹和日元疲軟(日本央行政策利率現已升至0.5%),這一時代已經終結。日本銀行股是日本通縮結束的最佳晴雨表——自2019年以來上漲180%,預示日元將走強,美元走弱,並抬高全球債券收益率的下限。

拐點五:中國從出口轉向消費

中國經濟正在加速從出口主導(20%的GDP)轉向消費驅動的歷史性轉型,這將徹底重塑全球經濟平衡。當前,中國消費僅佔GDP的40%(相比之下,印度和巴西為60%,美國高達80%)。中國經濟政策正聚焦於通過三大途徑推動消費支出增長:資本市場改革、穩定房地產市場、2024年下半年相當於4.5%GDP(約8000億美元)的政策刺激。Hartnett看好中國股市前景:中國消費正在穩步復甦;關稅對中國而言可能是雙贏局面:輕度貿易爭端影響已被市場消化,若嚴重貿易爭端威脅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中國零售銷售和房價均已呈現上升趨勢。

國家 消費佔GDP比例
中國 40%
印度 60%
巴西 60%
美國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