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FOREXBNB的報導,全球貿易的風向標——馬士基集團預測,2023年的潛在EBITDA將在60億至90億美元之間,這個預測的中值略高於市場分析師預期的74億美元,而去年的EBITDA為121億美元。馬士基指出,預測範圍的寬度與紅海的局勢緊密相關。由於武裝分子的威脅,馬士基已超過一年未涉足紅海航線,導致往來於歐洲和亞洲的船隻不得不繞行非洲。儘管面臨利潤下滑和特朗普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馬士基仍預計今年集裝箱航運業務將增長4%。地緣政治的變動,包括特朗普對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稅威脅,以及紅海航線的變化,都將對馬士基的收入產生影響。
由於胡塞武裝對紅海船隻的持續襲擊,馬士基及其競爭者因航行時間延長和運費上漲而受益,船隻被迫繞行非洲。馬士基表示,紅海航線可能在年中恢復,這可能會導致運費下降,使馬士基的預測達到較低端,而延遲恢復則可能使其達到預測的高端。
伯恩斯坦的分析師在研究報告中指出:“鑑於(加沙)第二階段停火談判的啟動,我們認為預測達到低端的風險相當高。”
馬士基在其財務報告中提到:“供應鏈所面臨的地緣政治壓力正在增加,美國提高進口關稅、對關鍵商品出口的管制加強、制裁以及對產業政策的重新審視都帶來了不確定性。美国关税的影响将更加显著,這取決於關稅的具體水平、涉及的國家和商品範圍、合作夥伴的反擊措施,以及第三國在尋找新市場時對中國製造產品徵收關稅的風險。”
該公司在周三晚間宣布恢復股票回購計劃,並在周四公佈了超出預期的去年第四季度利潤。這家丹麥公司的第四季度EBITDA從去年的8.39億美元增長至36億美元,超過了LSEG調查分析師預計的30億美元。
馬士基的首席執行官Vincent Clerc表示,由於消費者信心保持強勁,今年的關稅不太可能對貿易產生“巨大影響”。Clerc認為,關稅對今年的貨運量影響不大。作為全球第二大集裝箱航運公司——被視為全球化的先鋒——預計到2025年的需求將比去年增長4%。
Clerc說:“我們預計不會有巨大影響,因為真正重要的是消費者的購買力,而非關稅。”
Clerc指出,在關稅尚未實施的情況下,評估其對客戶財務狀況的影響還為時尚早,將其視為一個主要因素還不成熟。他補充說:“關稅只是宏觀經濟方程中的一個複雜因素。”他還提到,利率、通脹、能源價格等因素也對消費者信心產生了影響。
鑑於馬士基承運了全球約五分之一的海運貨物,市場對其貿易觀點極為關注。特朗普還曾威脅對丹麥徵收特定關稅,如果丹麥不同意讓美國控制格陵蘭島。格陵蘭島是丹麥政府控制的北極自治領土。
分析人士認為,馬士基是丹麥最容易受到攻擊的集團之一,但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的高級研究員、安全專家Elisabeth Braw表示,這家集裝箱航運公司可能會停止向美國港口航行。
Clerc拒絕對此發表評論。但在談到對丹麥徵收特定關稅的可能性時,他表示:“關稅將如何實施?他們會如何回應?這一切對消費者信心有何影響?我們正在密切關注。但現在下定論還為時過早,我們還不知道將發生什麼,因此很難有一個堅定的看法。”
這家丹麥集團曾預測,由於集裝箱航運集團訂購了大量新船,2024年將是一個艱難的時期。然而,由於胡塞武裝在紅海的襲擊,馬士基航運最終因運費飆升而受益,導致馬士基和其他大多數航運集團選擇了繞行南非海底的更長、更昂貴的航線。去年的營業利潤增長了三分之二,達到65億美元。過去幾個季度,公司的利潤呈現下降趨勢。Clerc補充說:“支撐這一趨勢的是價格的正常化,並非需求疲軟,而是供應方面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