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FOREXBNB的報道,中金公司在其研究報告中回顧了2024年的船舶產業狀況:1)從基本面來看,船舶業新簽訂單量和價格均上升:2024年全球新接訂單量達到6,581萬CGT/1.68億DWT,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33.8%和31.3%,新簽訂單金額達到2,038億美元,年成長55.2%;2024年末新船物價指數上升至189.16,年成長6.06%;2)在股價方面,A股船舶產業全年小幅領先滬深300指數,受市場風格影響,漲幅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對於2025年,中金預計產業供需缺口將持續存在,新簽訂單可能持續保持繁榮狀態。

中金的主要觀點包括:

需求端:中金預測船舶產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持續面臨供不應求的局面,供需缺口可能持續至2030年,老化與新能源替換需求的持續性較強,對油輪和散裝貨船的需求持樂觀態度。

具體到不同船型,1)油輪:預計25/26年油運海裡需求將維持中速成長,訂單/運力仍處於歷史低位,同時老化程度高,20年以上和15-19年船齡船佔比達到47%,替換需求強烈;2)散貨:作為短租約船型,2024年需求有所波動,但訂單/運力處於歷史低位,預計新船訂單在2025年可望改善;3)貨櫃:2024年量價雙高增,預計25年及之後開始交付,需密切關注地緣政治等因素對需求的影響。同時,2024年采用可替代燃料的船舶訂單份额为68%(以運力計算),中金認為這一比例可望持續提升。

供給端:2024年全球交貨量為4,362萬CGT/8,902萬DWT,年比分別成長13.5%和1.3%,克拉克森預計2025/26年全球交付量(按CGT計算)將年比提升7.9%/0.3%,26年交付量僅為2010年高峰的80%左右。

在本輪週期中,產能持續低位運轉,全球活躍船廠數量在2024年持續下降,從2008年峰值時的1035家減少至380家,供給硬約束,中金認為這主要是由於船舶大型化和綠色化趨勢下,頭部船廠的馬太效應癒發集中;擴產和舊船廠重啟帶來的產能增量仍能被需求端消化,中金預測供需缺口將持續至2030年,並未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

中日韓三大國家佔據超過9成的市場,中國船企的競爭力持續提升,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的數據,截至4Q24,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算分別佔世界總量的55.1%、74.7%和61.4%,份額首次全部超過50%,三大指標均位居世界第一。中金預計,隨著頭部造船集團推進重組、競爭力進一步得到強化,2025年中國船企的份額可望繼續提升。

風險

產業景氣度波動;產業競爭加劇;原物料價格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