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萬得通訊社報道,中信建投證券2025年度資本市場高峰會於2024年11月26日在上海開幕,會議以“千舟競帆 奮楫者先”為主題,全方位展望2025年全球資本市場、國內外宏觀經濟與政策、A股及海外市場投資策略、債券市場投資機遇、大類資產配置策略以及各大產業鏈發展趨勢。逾2000名境內外機構投資人現場與會,近50萬人次線上觀看。
中信建投證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金劍華發表開幕致辭。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原院長賈康,日本駐華大使館經濟部公使、首席財經專員河邑忠昭,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發展部聯席負責人黃文濤,中信建投證券策略研究首席分析師陳果出席主會場並發表演講。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及國際業務部行政負責人武超則擔任高峰會主持人。
在11月26日上午主會場的圓桌論壇環節上,阿特斯陽光電力總裁莊岩、藥明合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CEO李錦才、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楊京圍繞“從出口到出海”的主題展開討論,圓桌論壇由中信建投證券銀行首席分析師馬鯤鵬主持。三位嘉宾分享了他们对中國企业出海的见解和经验。嘉賓一致認為,中國企业出海的市场日益多元化,除了傳統的非洲市場,南美洲和東南亞等地區也成為新的熱點。值得關注的是,企業在出海過程中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外匯風險、供應鏈風險與地緣政治風險,企業在進行海外投資時,要重視資產負債表的風險管理,以確保永續發展。
金劍華:A股市場可望成為全球資金配置的重要場所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貿易、地緣政治情勢愈加複雜,我國經濟也出現內需不振、外貿走弱、轉型陣痛相疊加的矛盾與困難,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的態勢,黨中央總攬全局,正視困難,科學決策,及時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打出一套政策“組合拳”,經濟運作態勢明顯向好,资本市场回升势头尤为显著,社会预期特别是投资者信心也显著增强。圍繞“信心”這主題,中信建投證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金劍華分享了三方面觀點:
一是對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充滿信心。從中長期看,我國經濟發展基礎好、韌性強、潛力大等有利條件沒有改變,我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產業體系完整、配套能力強、成長空間大等優勢將長期存在,特別是我國緊抓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有利時機,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大力推進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核心的“三新”經濟展現出蓬勃向上的力量,我國有條件、有能力、有底氣、有信心牢牢掌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從目前看,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隨著近期推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效果加速顯現,加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實施,將形成改善預期、提振信心、穩定發展的工作合力,我國經濟穩定回升的態勢將進一步鞏固,我們有充足理由相信,我國經濟一定能戰勝發展當中的問題、轉型當中的挑戰,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圓滿收官。
二是對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充滿信心。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一年前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圍繞著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今年4月國務院推出了新“國九條”、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就提振資本市場信心再次做出重要部署,支持科技創新的多層次市場體系與支持“長錢長投”的政策體系加快構建,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的製度環境和底層邏輯更加穩固。
在此背景下,隨著經濟持續鞏固向好和新質生產力的加速發展,推動上市公司獲利中樞和估值中樞不斷抬升,以優質龍頭科創企業和央國企為引領,資本市場投資價值回報能力將持續提升,“耐心資本”長錢長投的良性生態正逐漸形成,A股市場可望成為全球資金配置的重要場所,我國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第三是對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充滿信心。去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作出了“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及投資機構”的重大部署,這既是前所未有的策略發展機遇,也是頭部證券公司肩負的重大責任,為中信建投證券加快高品質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年來,中信建投證券認真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提出了打造具備一流文化、一流人才、一流能力、一流服務和一流成績的“五個一流”的一流投資銀行的目標,細化完善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服務“專精特新”企業全覆蓋紮實有力,財富管理轉型加速前進,國際化版面齊頭並進,服務国家战略、服務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提升,一流投資銀行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金劍華表示,中信建投證券將始終以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為指引,聚焦一流投資銀行建設目標,加快補短板、強弱項、增優勢,更好發揮價值發現、資源配置、風險定價、交易撮合、加值服務、風險防治等功能,進一步做精做實金融“五篇大文章”,既助力優質企業發展壯大,又服務各類投資人財富保值增值,在一流投資銀行建設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勇立潮頭。
川村忠明: 日本財經政策三十年的經驗與啟示
日本駐華大使館經濟部公使、首席財經專員河邑忠昭發表《日本財經政策三十年:經驗與啟示》主題演講。他提到,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後,企業過度槓桿和銀行積極放款導致信用收縮和金融危機,日本房地產泡沫與土地價格緊密相關,與中國市場不同。日本土地泡沫破裂導致資產負債表衰退,削弱了企業競爭力。他反思了日本未能阻止泡沫出現和金融危機的原因。
河邑忠昭指出,日本的勞動年齡人口在1995年開始下降,與目前中國的老化率相似。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退休金、醫療和護理保險,對於確保經濟和社會的穩定和諧至關重要。同時,日本透過稅收和社會保障支出減少了收入差距,保持了社會的穩定。
在談到“安倍經濟學”時,他解釋了背後的政策邏輯,即透過寬鬆貨幣政策和結構性改革提升潛在GDP增速。“安倍經濟學”成功地提高了女性勞動參與率、延遲了退休年齡,並增加了外籍勞動力,從而提高了勞動人口。他強調了中日經濟合作的重要性。他呼籲中日兩國攜手合作,共同因應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將挑戰轉化為機遇。
黃文濤:A股“信心重振牛”未來可期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發展部聯席負責人黃文濤發表《2025年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展望》主題演講。他指出,中國正在走上創新、轉型與高品質發展的中國之路,A股“信心重振牛”未來可期,核心財富升值意義深遠。受政策加力影響,房地產和股票兩大市場“止跌迴穩”已初見成效。2025年財政政策有較大提升空間。宏觀政策將從供給面和需求側兩方發力。科技和內需可望受益。展望未來,中國仍在工業化、全球化、現代化的道路上前行,企業從出口到出海的轉變也是一條轉型升級之路。
9月底以來,針對當前經濟運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國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黃文濤認為,財政增量政策2025年可望進一步發力。穩定經濟,財政政策最有效。逆週期政策,財政政策不能缺席。預計2024年第四季持續落實存量政策落地,同時加速化債進程。預計明年会进一步平衡投资和消费关系,更傾斜與鼓勵消費、改善民生及充實社會保障。“兩新兩重”、新舊基建仍有較大政策空間。
“雙循環、產業升級、安全發展、能源革命和中美博弈成為五大時代主題特徵。”黃文濤強調,我國製造業已形成了世界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體系最完整、國際競爭力較強的發展優勢。十八大以來,電氣機械、通用及專用設備、通訊及電腦在工業產值的比例快速攀升。中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轉型升級,經濟發展對房地產行業的依賴程度下降,製造業投資支撐作用不斷增強,研發實力邁向全球前列,新興服務業迎來黃金發展期,新動能新優勢不斷聚集增強。
黃文濤認為,高品質發展將催生一系列經濟新亮點,如新一代資訊科技與人工智慧、新能源與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高端製造等。科技金融作為五篇大文章之首,其重要性在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新質生產力培育過程中特別突出。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構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財務支持”。
展望2025年,A股可望繼續走強。貨幣政策寬鬆週期剛開啟,無風險利率下行,長期資金入市有序推進。穩增長政策全面開啟,A股對國內外投資者仍有較大吸引力。
陳果:2025年A股牛市可望從“流動性牛”逐步邁向“基本面牛”
中信建投證券策略研究首席分析師陳果就《2025年A股市場投資策略展望》發表了最新觀點。他認為,流動性寬鬆是市場共識,政策支持下A股市場生態環境改善,為A股帶來新的機遇。短期先看好歲末年初的跨年行情,傾向超配幾大線索:資產重估、金融地產和化債受益類;新質生產力彈性資產,受益財政的“兩重”“兩新”類別;服務消費與潛在受益供給面改革深化主題的方向等。預計A500將是核心指數,建議主動構建A500增強策略。
展望港股市場2025年投資策略,他認為,目前港股估值在周期低谷徘徊,流動性已經率先啟動,獲利週期也現企穩回升。
陳果指出,這輪多頭市場將反映全球資金對中國經濟前景與中國資產的信心重估。繼續中期看好中國股市“信心重估牛”,並認為隨著政策逐步加碼展開與見效,2025年牛市可望從“流動性牛”逐步邁向“基本面牛”,雖然過程中難免出現震盪分化,但市場不會缺乏投資機會。
與市場一致預期不同的認識:人口、GDP、CPI、房價與股市判斷不可簡單對應,需綜合考慮獲利預期、流動性與風險偏好。本輪行情可參考歷史三個案例:1992年日股、2012年日股、2012年歐股。本輪“信心重估牛”核心邏輯在於支援資產價格+化解債務+提振2025年內需+實體供給收縮+提升股東回報+新質產業突破,多路並進,旨在終結通貨緊縮。
陳果預計,財政可望進一步發力,除了化債以外,中央赤字率提升、房地產收儲、兩重兩新、民生福利等都有望成為財政發力重點方向。所得分配製度改革需要繼續深化。國內金融週期、信用週期可望迎來拐點,開啟上行週期。產能週期也即將在2025年見底。2025年A股盈利将開啟上行週期。
2025年開啟的“川普2.0”帶來外部不確定性,但實際加徵關稅影響也存在六重變量。原因在於:實際加徵關稅稅率與時點待定,落地前或存搶出口效應;國內預計有一定政策對沖;企業有轉口貿易措施等;企業出海情況較2018年明顯加速;稅收彈性邊際遞減;上市公司關稅轉讓能力、出海意願和能力相對較強。綜合看“關稅2.0”對2025中国對美出口会有影响,但不改A股中期牛市趨勢。
從投資策略角度,陳果預計,中證A500將是核心指數。配置思路是:主动构建中證A500增強策略,超配資產重估與化債方向(金融地產、地方開支相關類)、新質生產力方向、受益於財政的“兩重”“兩新”方向、服務消費與潛在受益於供給面改革深化主題的方向等。
週君芝:重塑全球製造,再振中國內需
展望2025年宏觀經濟趨勢,中信建投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周君芝認為,2025年中國經濟將圍繞三條主線展開。重振內需的三個必然階段包括:階段一,流動寬鬆,市場迎來利率大周期;階段二,地產超跌修復,結束通縮負循環;階段三,引導產能出清,資產價格修復。她進一步表示,真正重振內需並非一蹴可幾。2025年中國經濟將大概率走過第一階段,幸運的話能夠在2025年偏後期走向第二階段。若2025年外部美元偏強,央行顧及內外均衡(對內降低利率及對外守住匯率),利率下降節奏並不快,如果這樣,走出需求疲軟的第二個階段,或許市場需要更多耐心。
具體到2025年股債走勢上,她強調,目前流動性行情尚未結束,2025年A股大機率還是先做多流動性。2025年中國股債能否進入一輪交易基本面,關鍵取決於利率是否降低到適合水平。2025年全球供應鏈重塑趨勢下的出海板塊,以及具有絕對競爭優勢推動非美份額抬升的出口鏈板塊,或許可以為中國股市提供一個增量的結構性機會。
展望2025年國內政策情勢,中信建投證券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師胡玉瑋認為,展望2025年宏觀經濟,預計GDP成長目標5%左右;通膨溫和回升,CPI年增速達到1%左右,PPI年增速回升至0%左右,GDP平減指數回升至0.5%左右;實施更積極的財政政策,狹義財政赤字率提升至4%左右,專項債額度擴至4-5兆,特別國債擴至2-3兆,廣義財政赤字率增至8.2%-9.6%。
胡玉瑋指出,預計2025年政策將積極應對外部衝擊。財政貨幣政策合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十五五”規劃深化改革,推動現代化發展。平衡供需,需求端激發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升級,供給端將新型城鎮化與工業化作為政策重點。深化房地產市場改革。地方政府化債工作有序落實。大類資產配置方面,胡玉玮預計,2025年,黃金價格將走高,原油價格略降,A股建議超配,債市謹慎樂觀。具體到A股市場潛在投資機會上,他建議關注併購重組、科技創新、權重龍頭、供給兩新、養老生育五大主線。
展望2025年海外經濟,中信建投證券海外經濟與大類資產首席分析師錢偉認為,川普政策的內容和節奏均高度不確定,美國經濟邊際走弱趨勢下,將受到較多外生擾動,不看好美國經濟的穩健與韌性。海外市場大方向存疑,但波动或显著加大,預期無法穩定,長期擾動下或滑向衰退邏輯。建議增加避險類資產的權重,例如美債和黃金。而美股不排除出現階段性、較大等級的調整,工業品相對弱勢,美元維持強勢。
中信建投證券金融工程及基金研究首席分析師姚紫薇建議,債券配置以長債為主;股票投資建議以紅利+寬基+成長的配置思路,其中红利与寬基为底仓;黃金訊號仍處於積極區間。姚紫薇認為,隨著市場交易逐漸活躍,被動指數基金蓬勃發展,未來市場將更有效,Alpha的獲取將更加困難,需要更細緻且深入的研究。尤其源自於錯誤定價的短期價量類Alpha或將迎來週期低谷,建議關注基本面對於股價長期的影響,尤其隨著流動性向好,成長類因子可望得到修復。
大會也邀請多位重磅嘉賓,例如: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諮詢部副主任黃衛挺,同濟大學教授黃運成,中國人民大學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主任秦虹,南開大學數位金融研究所所長、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博,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第二研究所無人機智慧交通技術中心主任張建平等,他們分別就近期一攬子政策解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策略思考、近期房地產政策及市場展望、中美財政趨勢及經濟週期、無人機智慧交通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等主題發表精彩的演講。
同時,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最新推出2025年投資策略展望系列深度報告,包括國內外宏觀與政策展望、A股及海外市場投資策略、各大產業投資機會等。
作為中信建投證券每年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力最廣的年度會議,中信建投證券2025年度資本市場投資高峰會邀請了近百位專家學者、產業專家、企業和投資機構代表進行演講,以及600餘家上市公司進行投資者交流。本次高峰會共3天,共設定了1個主會場,12個分會場,涵蓋保單、固收與海外經濟,宏觀策略,高端製造,電力設備新能源,TMT科技,週期,科技金融,金融工程,REITs,消費和大宗商品等多個經濟熱點和投資領域。會議期間也安排近千場小範圍交流會議,為專業投資機構和全球市場客戶建立一個充分交流的平台。
本文轉載自“Wind萬得”;FOREXBNB編輯:陳筱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