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政策調整對顯示產業鏈的影響及國產化替代加速

CINNO Research分析指出,關稅政策的調整可能對中國顯示產業鏈產生雙重影響。一方面,面板出口關稅的提高可能削弱中國製造的性價比優勢,影響全球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驅動芯片進口成本的增加將直接影響面板企業的生產成本,進而影響終端產品的競爭力。因此,加速驅動芯片的國產化替代,降低對外依賴,成爲保障中國顯示產業鏈安全與競爭力的關鍵。

關稅政策全景梳理

日期 事件
4月2日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34%關稅,綜合稅率升至54%。
4月4日 中國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並實施稀土出口管制。
4月8日 美國對中國商品“對等關稅”提高至84%,累計達104%。
4月9日 中國同步提高美國進口商品關稅至84%,美國進一步提至125%,並豁免75國關稅90天。
4月10日 白宮澄清,對華125%關稅包含20%稅率,总稅率达145%。
4月11日 中國宣佈對美關稅提高至125%,美國豁免部分中國商品高額關稅。
4月15日 美國白宮稱中國出口到美國商品面臨最高達245%的關稅。
4月16日 白宮澄清245%是多輪關稅疊加結果,包括125%對等關稅等。
4月22日 特朗普表示將“大幅降低”對華關稅,但不會降至零。

此次美國加收對等關稅的影響是全球性、全方位的。光電顯示行業在過去近三十年時間裏,通過全球分工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當前美國逆全球化策略中,也不可避免受到較大的衝擊。特別是中國內地驅動芯片市場,在這次關稅戰中受到的影響值得關注。

中國內地面板廠全球市場份額

產品類別 市場份額 同比增長
TV面板 67% 持平
智能手機面板 72% 3個百分點
IT類面板(顯示器/筆電) 60% 5個百分點
車載顯示面板 51% 4個百分點

顯示驅動芯片作爲顯示面板的核心組件,其性能直接影響屏幕的顯示效果和功耗。中國內地在TFT-LCD和AMOLED領域的產能佔比持續攀升,使得中國成爲全球顯示驅動芯片的最大消費市場。

晶圓代工市場份額

工藝節點 應用市場 中國內地市場份額
110nm及以上 電視、顯示器等大尺寸TFT-LCD 42%
40-90nm 智能手機TDDI和部分AMOLED 56%
28nm及以下 高端AMOLED 5%

中國內地芯片設計公司持續發展,使得中國內地TFT-LCD驅動芯片本土化率從2020年10%快速成長到2024年34%,其中主要貢獻即來自於電視和桌面顯示器驅動芯片市場的突破。

CINNO Research首席分析師周華表示,“2025年4月,中美貿易爭端再度升級,雙方圍繞關稅展開多輪高強度博弈。美國以“對等關稅”爲由,通過多次加稅對中國新能源電池、智能電網設備等關鍵商品實施懲罰性關稅,將部分產品稅率推高至245%的歷史峯值;中國則採取“同步反制”策略,對美進口商品全面加徵125%關稅,並輔以稀土出口管制等精準打擊手段,並在官方聲明中強調"本輪反制即爲最終立場,不再就關稅问题与美方进行新回合磋商"。儘管美國在技術依賴領域(如半導體、醫藥原料)豁免部分中国商品關稅,但兩國貿易壁壘已創歷史新高。這場以“極限稅率疊加”爲特徵的對抗,不僅重構全球供應鏈格局,更直接導致美國通脹壓力激增與中國出口市場多元化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