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美中經濟博弈中尋求貿易平衡

在日本與中國的經濟博弈愈發激烈的背景下,日本正嘗試在貿易平衡中找到微妙的立足點。日本官員透露,儘管日本急於在90天關稅豁免期到期前解決與美國的貿易爭端,但堅決拒絕加入美國任何可能針對中國的不利圍堵計劃。

日本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良聖即將再度赴美磋商,目標是在6月七國集團峯會前後達成最終協議,以永久免除特朗普團隊推出的汽車及農產品關稅的相關政策。然而,美國提出的“附加條件”令日本感到不安——據報道,美國正醞釀要求獲關稅減免國同步削減對華經濟往來,以此增強對華施壓籌碼。

這一要求直接觸及日本的核心利益。中國作爲日本最大貿易伙伴,佔日貿易總額超20%,不僅是關鍵商品進口來源,更承載着日本企業深耕多年的市場佈局。例如,豐田本週宣佈將投資20億美元於2027年在上海開設新工廠,顯示了日企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儘管美方尚未明確提出對華經濟脫鉤要求,但日本已多次在芯片出口管制等敏感議題上展現獨立立場。2010年中國稀土禁運的教訓深刻,日本產業界此後斥巨資在澳大利亞等地建立替代供應鏈。如今中國再次將稀土列入出口管制清單,日本不得不更加謹慎處理對華關係。

作爲美國唯一正式安全盟友,日本在軍事上深度依賴駐日美軍,但經貿領域卻與中國的捆綁愈發緊密。東京大學政治學教授內山雄直言:“若同時對中美貿易額下降,對日本將是災難性打擊。”這種矛盾在特朗普要求日方增加駐軍費用時更顯尖銳。

在戰略夾縫中,日本選擇“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加速推進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等去中國化框架,另一方面通過執政黨公明黨黨首齋藤哲夫向中方傳遞信函,強調支持中國主張的多邊貿易體制。

當美國試圖將經濟議題武器化時,日本的選擇不僅關乎短期關稅減免,更將影響亞太供應鏈格局。這場貿易走鋼絲能否成功,或將決定日本能否在全球關稅貿易爭端中守住戰略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