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面臨多重風險,達利歐警告“比經濟衰退更糟糕”的局面
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警告稱,美國的關稅及貿易政策可能導致美國陷入“比經濟衰退更糟糕”的局面。本文將通過最新數據,揭示美國經濟的潛在風險點。
美國經濟“閃黃燈”的風險
經濟衰退通常被定義爲GDP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根據紐約聯儲的最新預測,美國未來12個月的經濟衰退概率在2025年4月份爲50.04%,而到2025年8月份,這一概率將上升至61.79%。
從歷史數據來看,2024年美國GDP不變價同比增速爲2.8%,雖然較上年增速減緩了0.1個百分點,但整體表現健康。然而,美聯儲在2025年3月20日將2025年GDP不變價同比的預測值由2.1%下修至1.7%,減少了近1/5的增長預期。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加劇了市場波動,可能導致企業成本上升、供應鏈中斷,進而影響貿易規模和投資決策,拖累GDP增速。
美債雪球與美元王座
美國財政狀況的惡化是更深層的風險。截至2025年4月10日,美國國債總額達到36.22萬億美元,相當於每個美國人揹負着10.6萬美元的債務。2024年,美國國債總額與GDP的比率達到124.1%,財政赤字佔GDP現價的比重爲6.95%。2025年1-3月份,美國財政赤字累計達5961.8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赤字水平擴大了7.49%。
美元作爲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正面臨挑戰。自2025年4月1日至4月14日,美元指數從104.2263下跌至99.6920,累計跌幅達4.35%。4月11日,美國長期國債平均實際收益率達到2.66%,爲2009年4月以來的最高點,反映出市場對美元長期穩定性的擔憂。
美聯儲的“走鋼絲”挑戰
美國關稅政策對美聯儲的獨立性構成威脅,影響其降息路徑。美國長期國債平均實際收益率觸及15年高位,企業發債成本飆升,而關稅加碼可能推高通脹水平,導致消費者信心下降,影響消費支出。
2024年3月份,美國CPI同比增長2.4%,較上月顯著回落,創半年低位;CPI環比下降0.1%。但如果4月份的關稅政策全面實施,可能推高通脹水平。
國際貿易版圖正在重構
全球供應鏈調整和貿易政策變動,使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凸顯。2024年1月份,美國貿易逆差達到1306.52億美元,創歷史單月最大逆差。2025年2月份,美國進口金額爲4011.2億美元,同比增長19.7%,主要商品來自歐盟、墨西哥等地區。如果美國關稅政策全面實施,可能推高進口商品價格,造成輸入性通脹,擠壓居民消費力。
加拿大和墨西哥作爲美國的傳統盟友,正被迫“另謀生路”。加拿大通過《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和《加歐全面經濟貿易協定》(CETA)強化與歐洲、亞太的貿易聯繫。墨西哥也在加速推進與南美國家的區域供應鏈合作,並探索與亞洲國家的貿易協定。
結語:關稅博弈只是表象,美國經濟的真正矛盾點在於“既要全球化紅利,又要絕對安全”。這場經濟豪賭的代價,最終會由誰來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