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研究:美股拋售主要由對沖基金驅動,外資和散戶行爲影響有限

摩根大通的最新研究顯示,本輪美股市場的拋售主要是由對沖基金,尤其是股票相關對沖基金大規模降低風險敞口所驅動。與此同時,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外國投資者大規模拋售美股,而美國國內散戶投資者則繼續買入股票。

摩根大通分析師Nikolaos Panigirtzoglou在其報告中指出,外資對美股的淨流出並不必然意味着美股會出現負面回報或相對非美股票表現不佳,尤其是在國內投資者,尤其是散戶繼續買入的情況下。此外,美股市場的未來走勢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是否真正進入經濟衰退。

根據美國財政部國際資本流動數據,2月份外資購買了約240億美元的美國股票,遠超1月份130億美元的流出量。同時,外資還購買了約1200億美元的美債。日本數據也顯示,在2月份50億美元的小幅淨賣出後,3月份和4月上旬日本投資者分別買入了130億和140億美元的外國股票。

月份 外資購買美國股票(億美元) 外資購買美債(億美元) 日本投資者購買外國股票(億美元)
1月 -130 - -
2月 240 1200 -50
3月 - - 130
4月上旬 - - 140

摩根大通估計,今年以來股票爲重點的對沖基金已拋售約7500億美元的股票,而追隨動量的對沖基金,如CTA,正在清算2月中旬持有的多頭頭寸,轉向4月初的空頭,估計銷售額約爲4500億美元。

對沖基金拋售行爲分析

報告指出,這種對沖基金的拋售衝動在美國股指期貨中表現得十分明顯,尤其是在標普500和納斯達克100期貨合約中。此外,標普500ETF的空頭興趣自2025年初以來顯著增加,標普指数成分股中小公司的空头兴趣也显著上升,這都表明對沖基金在美股市場調整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散戶投資者行爲分析

與對沖基金相反,美國散戶繼續購買美國股票ETF,月度淨購買額一直保持在約500億美元左右,幾乎沒有中斷。相對於資產管理規模(AUM),今年以來購買衝擊最大的是歐洲股票ETF(13%的AUM)和黃金ETF(18%的AUM)。

摩根大通報告指出,散戶投資者的持續買入是美股市場的重要支撐因素。從歷史經驗看,外資長期以來一直將儲蓄投資於美國,持有的美國企業股票份額也一直在上升。然而,外資流入一直相當不穩定,2013年、2015-2016年、2019年和2021/22年出現過流出。

即使國際投資者開始拋售美國股票,如果國內投資者,尤其是散戶投資者繼續購買,這本身並不意味着美國股票會表現不佳。根據過去十年左右的數據,外資從美股的平均流出約爲未償股票的0.3%或美國GDP的0.7%,即約2000億至3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