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是否正在撤離美元資產?媒體提醒:需警惕貿易戰升級爲“資本戰”的潛在風險。

根據央視新聞報道,16日,美國與日本在華盛頓就美國提高關稅問題進行了首輪貿易談判。在週一亞洲市場交易時段,美元指數一度跌破99點,美元對日元匯率波動下行,單日跌幅超過1%,美債收益率保持小幅震盪。

由於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變化多端”,美債市場曾遭遇歷史性暴跌,而通常被視爲“避風港”的美元資產卻意外表現疲軟,這種不尋常的現象讓一些分析師感覺到資金外流的跡象。

有媒體分析認爲,美債市場的動盪和美元的意外疲軟可能預示着最初的貿易戰可能演變爲一場更危險的“資本戰”,這可能會削弱美國長達半個世紀的“金融霸權”。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前美聯儲高級經濟學家Steven Kamin指出:

“特朗普政府似乎有意削弱美元的主導地位,儘管我認爲這並非其本意。”

“投資者的行爲已經發生了變化。通常在危機時期,他們會購買美元,但現在卻在賣出。這表明投資者對美債的安全性或美元資產的吸引力的信心可能正在‘動搖’。”

除了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全球投資者還在考慮美國和歐洲可能增加的預算赤字以及美國貨幣政策獨立性可能受到侵蝕的問題,這導致外國投資者開始重新評估美國資產。

首當其衝的是美債。分析認爲,由於對財政赤字、貿易和貨幣政策的擔憂,持有美債的理由正在減少。

根據日本財政部的數據,在截至4月4日的一週內,日本私人投資者出售了175億美元的長期美國債券。據美銀統計,這是自去年11月美國大選前以來最大規模的外國債券銷售,而且,外國投資者在3月份的美債拍賣中所佔買家比例也有所下降。

在過去二十年中,外國對美債的需求推高了美國資產價格,降低了包括30年期抵押貸款在內的利率。目前,公衆持有的近29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中,約有30%由外國人持有。

即使市場狀況穩定下來,對美元資產信心的減弱也可能給美國家庭和企業帶來更長期的負面影響。

2007年至2021年擔任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的Eric Rosengren表示:

“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越長,我們作爲儲備貨幣的地位就越可能低於過去。”

德國保險巨頭安聯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投資官Ludovic Subran表示:

“關稅只是冰山一角。如果美元貶值30%,你在美國的投資回報是多少?每個人都在做這樣的計算。”

黑石集團首席執行官Larry Fink本月早些時候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中表示,美國可能面臨更激烈的競爭,美國此前曾受益於多年的“超配”,現在歐洲可能是外國資本更好的目的地。

安聯資管部門的多資產首席投資官Ingo Mainert也表示,該公司在過去一個月一直在從美國資產轉向歐洲資產。他曾接到客戶諮詢,詢問如何更顯著地減少對美國的敞口,包括減少對MSCI世界指數(該指數超過70%的權重給予美國股票)等指數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