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第二任期已過去兩個月,而美國在近一個世紀內逐步建立起的金融霸權,從未如今日這般搖搖欲墜。

彭博新聞分析稱,特朗普對美聯儲的攻擊正將世界進一步推離美國主導的軌道,因爲各國政府和投資者正對美元和美國國債失去信心。

“特朗普交易”其實是“拋售美國”

特朗普近期對美聯儲的猛烈抨擊,尤其是迄今最爲明確的威脅要解僱主席鮑威爾的言論,更加劇了他對幾乎所有國家發起貿易戰所引發的震盪。這促使人們重新評估那些支撐美國經濟主導地位的關鍵資產。美元和美國國債,過去在危機時期被視爲“避風港”的傳統工具,如今突然變得不那麼有吸引力。就在不久前,投資者還在期待所謂的“特朗普交易”,本質上是對“美國例外論”的加速炒作,而如今這更像是一場“拋售美國交易”。

這只是更廣泛、也可能更加痛苦的轉變的一部分。美國家庭作爲全球經濟“最後購買者”的角色,如今也受到質疑。

全球各國政府都和資產管理人處於同樣的境地:在努力適應新現實。“全球地緣政治力量結構正在我們眼前重組,”德國商業銀行董事長、德國央行前行長延斯·魏德曼上週說。他表示,美國的“過度特權”——這是一個半個多世紀前在歐洲創造的術語,用來形容美元的主導地位——“並非鐵板釘釘”。

使情況更爲複雜的是,特朗普目前正在加劇他與美聯儲的口水戰,要求立即降息。儘管從法律角度講特朗普未必有權解僱鮑威爾,但他對投資者信心的傷害已經造成——美聯儲獨立性作爲美國市場根本吸引力的一部分,加上人們對法治的更廣泛信任,正在受到侵蝕。

巴克萊的策略師們在週一的一份下調美元預期的報告中寫道:

“儘管我們仍然認爲解除美聯儲主席職務的可能性較低,但美聯儲獨立性下降的現實前景帶來了不可忽視的美元風險。”

享受美元霸權好處,卻不願付出代價

當然,美國經濟體量過大,不太可能迅速崩潰,但本月的動盪也不能被簡單看作是意外的副作用。確實,特朗普在市場動盪後有所收回部分關稅計劃,但他的政府明確表示希望在所有方面推動激進變革——理由是其他國家一直在利用美國的貨幣、消費者“搭便車”。

長期以來,美國依賴以消費者爲主導的經濟和美元的吸引力,作爲全球金融與貿易體系的支柱,並從中享受了被廣泛視爲的種種好處。而特朗普及其團隊則聚焦於這些體系帶來的“代價”——包括就業崗位和製造業的流失,以及對外累積的鉅額債務。

美國依靠資本流入來爲其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提供資金支持。但自4月2日以來,情況似乎發生了劇變。當地時間4月2日,據央視新聞,美國白宮發表聲明稱,特朗普將對所有國家徵收10%的“基準關稅”。從那一刻起,資本不再湧入美國,反而像是迅速逃離。

據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Apollo Management)的託斯滕·斯洛克(Torsten Slok)估算,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資產包括19萬億美元的美股、7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以及5萬億美元的公司債券,佔據美國整體市場的20%至30%。如果這些資產開始被拋售,其後果將是巨大的。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駐紐約的首席全球策略師戴維·凱利(David Kelly)說,

“想想這種突然轉向高度保護主義政策對美國聲譽造成的損害,由此造成的對美國政策信心的喪失,降低了人們願意爲美國資產支付的價格。” 股債匯三殺,市場迴避美國資產

在美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令消費者和企業陷入低迷,那些可能面臨需求減弱、成本上升以及海外報復的公司股價遭受重創。自4月2日以來,標普500指數已下跌近10%,市值蒸發約4.8萬億美元。

彭博美元指數今年迄今已下跌超過7%,創下該指數自2005年設立以來最糟糕的年度開局。而最引人注目的變化,則是美國國債市場的暴跌。美國國債由於有聯邦政府作爲信用背書,在其他市場動盪時通常會成爲“避風港”。

然而就在本月,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出現了20多年來最大的一週漲幅。作爲衡量抵押貸款到公司借貸等一系列融資成本的重要基準,該收益率一度接近4.6%。雖然在特朗普縮減部分關稅計劃後——據稱是因爲擔心債市崩盤——收益率有所回落,但自他加大對美聯儲攻擊力度以來,收益率又重新攀升。

美元下跌而美債收益率上升,這一現象令部分投資者感到震驚,因爲通常情況下,美元與借貸成本是正相關的。然而現在,這一關係已降至近三年來最弱的水平——這表明市場對美國資產的普遍迴避,以及對傳統避險工具的懷疑態度。

雷蒙德·詹姆斯公司(Raymond James & Associates Inc.)的高級投資策略師特雷西·曼齊(Tracey Manzi)表示。

“最令人驚訝的事情就是,美國國債和美元不再像以往那樣發揮避險作用。顯然,整個市場對關稅消息的反應並不好。”

美國信用受損,但美元短期無法替代

美國此前也曾多次損害自身的信用——例如1971年突然宣佈放棄金本位制震驚全球,或是在2008年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動盪時——但最終都得以修復。

儘管如此,當前金融界對美國的信心遭受重創,但市場上眼下也缺乏可行的替代選項。

歐洲資產眼下似乎吸引力略有上升,但仍無法與規模近29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市場的深度與流動性相提並論。

美元參與了約90%的外匯交易,並佔據近60%的各國央行儲備。它在全球範圍內仍無真正的競爭對手:歐元依然缺乏儲備資產所需的債務工具深度,也可能仍未建立起足夠穩固的20國成員間政治紐帶。

基於上述種種原因,任何所謂“去美元化”的制度性轉變,“可能很快就會觸及極限”,康奈爾大學教授、《美元陷阱》(The Dollar Trap)作者埃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說。

“重建制度體系、重建外國投資者對這些制度的信任,將是一項漫長且艱難的工程——如果真要開啓這項任務的話,但美國的幸運之處在於,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擁有足夠的實力,在金融市場和貨幣方面真正取而代之。”

美國官員正呼籲外界耐心等待特朗普經濟議程全面落地的成效。“要看完整套政策,”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彭博電視上表示,並指出減稅和放鬆監管措施即將推出。

但這個世界,或許等不了太久。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