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外國投資者未因“對等關稅”措施拋售美債

儘管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實施“對等關稅”措施,引發市場對外國投資者報復性拋售美國國債的擔憂,但美國財政部最新發布的數據表明,這種擔憂目前尚未成爲現實。

根據財政部週三公佈的“拍賣分配報告”,4月上半月外國和國際類買家在美債拍賣中的購買量較3月上半月增長了22%。該類別包括外國私人投資者以及外國央行,爲外資參與美債市場提供了最新的動態。

雖然這份報告通常並不受到市場密切關注,但考慮到本月初特朗普宣佈“對等關稅”後,長期國債價格下跌、收益率上升,市場普遍認爲這是外國投資者拋售美國資產所致,因此本次報告在當前時點顯得格外重要。數據顯示,截至目前,10年期美債收益率4月較上月下降了0.141個百分點(債券價格與收益率呈反向關係)。

法國外貿銀行美國利率策略主管Subadra Rajappa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正因當前市場局勢緊張,她的團隊將更加關注此次報告。

美債拍賣情況

報告顯示,4月份10年期國債拍賣中,外國買家購買金額高達72億美元,遠高於3月份的46.4億美元,環比增長超過50%。30年期國債拍賣也出現明顯增量。儘管3年期國債的拍賣略顯疲軟,整體由10年和30年期的強勁需求所彌補。

這一數據也印證了財政部長貝森特上週在接受採訪時的表態,他稱“外國競爭在加劇”,外國機構在國債拍賣中活躍度上升。

本次報告涵蓋截至4月15日、剩餘期限超過一年的國債拍賣情況。財政部一般每兩週公佈一次此類分配數據。與其他公開數據相比,拍賣分配報告能更準確地展示各類投資者在拍賣中的參與程度,涵蓋美國養老金、基金以及外國買家等多個主體。

月份 10年期國債拍賣外國買家購買金額(億美元) 環比增長
3月 46.4 -
4月 72 50%

相比之下,每週發佈的拍賣結果中“間接投標人”這一類別雖然也常被用於判斷外資動向,但其包含範圍較廣,不能完全代表外國投資者的實際參與度。正如財政部所指出的:“將‘間接投標’百分比作爲外資參與的指標應持謹慎態度,因爲該比例與實際外資競拍比例之間的相關性有限且不穩定。”

數據顯示,3月份外國買家購買了佔總發行量9.1%的2至30年期美債,這與前兩個月的水平基本一致。

外資購債行爲

財政部國際資本流動(TIC)報告顯示,今年2月,美國最大債權國日本淨買入317億美元長期美債,而第二大債權國中國則淨賣出48億美元。雖然此類數據發佈時間相對滯後,仍被視爲衡量外資購債行爲的最佳追蹤工具。

當前市場對外資購債行爲的關注度大幅提升,部分原因是美國即將到期的債務規模龐大。彼得森基金會估算,美國未來一年內將有逾9萬億美元國債到期,這對市場的資金需求構成重大挑戰。

此外,大規模拋售美債也未必符合外國央行自身的利益。數據顯示,約88%的全球外匯交易涉及美元。以中國爲例,其主要國家金融機構共持有至少3萬億美元的美元資產。全球許多利率定價都錨定於美債收益率,任何損害美債價值的行爲,都會間接損害這些持有者自身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