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乘用車企業雙積分政策執行情況分析
根據崔東樹的分析,2024年中國乘用車企業在《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的指導下,工信部公示了企業遞交的年度報告。數據顯示,國產車油耗積分顯著回升,達到4802萬分,新能源積分從2020年的332萬分上升至1610萬分,综合汇算達到6400萬分,顯示出雙積分政策的顯著成效。
新能源積分的大幅上升至1600萬分,燃油積分也創新高達到4711萬分,導致新能源積分交易需求減少,這反映了新能源車市場的強勢增長。積分池的建立爲新能源車市場的穩定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收益預期。
歷年雙積分運行總體情況
自2017年《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發佈以來,2024年工信部等四部委公告了中國乘用車企業的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公示情況。
2024年國內乘用車產量達到2319萬臺,其中國產車產量2256萬臺,進口車63萬臺,國產車同比增長4%,進口車竞争力下降,總體乘用車國內供給量增長3%。新能源乘用車內銷產量1189萬臺,同比增長39%,其中國產車1177萬臺,增長40%,進口新能源車12萬臺,下降11%,显示中国新能源车的自主强势增長。
年份 | 國產乘用車油耗積分 | 進口乘用車油耗積分 | 總體油耗積分 | 國產新能源車積分 | 進口新能源車積分 | 總體新能源積分 |
---|---|---|---|---|---|---|
2023 | 3648萬 | -59萬 | 3589萬 | - | - | - |
2024 | 1610萬 | -10萬 | 1600萬 | 4802萬 | - | 6400萬 |
近幾年乘用車的油耗積分壓力持續加大,2021年積分壓力逆轉改變,2022年和2023年雙積分進一步大幅充裕,2024年新能源積分保持高位。
新能源與油耗負積分數量暴增
2024年平均油耗達到負積分的企業相對變化不大,從2019年的34家下降到2023年的20家,但2024年上升到23家。自主品牌的油耗正積分企業不斷增長,體現整個合資企業的油耗壓力極其巨大。
自主車企的新能源積分在不斷改善,合資新能源達標率近三年明顯提升,持續突破50%。進口車的新能源達標率實現較好。
各類車企新能源積分對比
油耗積分的自主各類企業的表現均達標,總體正積分充裕,而合資企業和進口車負積分普遍加大。從新能源積分的表現來看,自主品牌企業新能源積分都基本是正積分,合資企業新輪積分前期基本都是負積分。近期美系合資企業的積分明顯改善,這也是通用與福特等努力發展新能源車的良好結果。
油耗測算表現和達標情況
自主品牌的企業總體的油耗在持續降低中,表現相對優秀。而外資企業的油耗是大量超標的狀態。這也呈現了新能源車改變了油耗計算方式,使自主品牌顯得更加優秀。
2024年平均油耗提升幅度極其好。2024年國產企業平均油耗相對目標值的完成值達到62%,其中自主總體很強。
企業類型 | 油耗完成指標 |
---|---|
自主品牌 | 大幅優於目標 |
合資品牌 | 基本都在100%左右 |
進口車 | 油耗壓力普遍較大 |
集團層面的油耗積分完成很好
從集團層面看2024年沒有出現大面積負分的,也就是各集團基本都不用買積分,只有一汽和起亞壓力稍大。由於積分充裕,今年這些負積分企業油耗積分可以用新能源積分彌補,行業積分需求很小。今年奇瑞的積分已經實現較好的增長。
具體企業集團積分
一汽、長安、東風的三大央企車企集團的總體表現較好,其中一汽豐田等很多合資車企都是新能源和油耗正積分。一汽大衆等企業的新能源需要進一步提升。
上汽(600104.SH)、廣汽(02238)、北汽車企集團的總體表現較好,其中上海汽車、廣汽乘用车等自主主力车企都是新能源和油耗正积分。上汽通用的積分表現也很突出。
吉利(00175)、長城(02333)和比亞迪(01211)的新能源積分很充裕,而比亞迪油耗積分應該是很難兌現的,1855萬油耗積分也是無效積分。長城出口很好,因此國內的合格證產量少一些。
雖然從新勢力整體來看,新能源積分跟油耗積分都是極其充裕的,但是新勢力的油耗積分是沒有價值的,所以也是比較遺憾的。而新能源積分,特斯拉(TSLA.US)的新能源積分和油耗積分都是比較充裕的。由於今年的新能源積分相對比較充裕,所以,也難以實現去年預期的新能源車積分售賣獲得良好收益的情況。
總體看,2024年各企業新能源車表現很強,新能源超速發展必然帶來油耗積分和新能源積分的正積分全面超預期,這樣導致新能源積分的賣價難以提升,估計在百元的水平,這是很好的事情。
由於雙積分的動態變化是很難預測的,所以近幾年的積分波動較大。需要考慮如何保護新能源企業的新能源積分結存,建立積分池的制度,爲未來的新能源車雙積分政策收緊帶來較大的積分存儲,實現較好的積分交易,穩定新能源發展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