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遭遇年內第二大單日跌幅,通脹與經濟下行風險並存
在一季度的倒數第二個交易日,美股市場遭遇了年內以來的第二大單日跌幅。由於消費者信心和支出下降的跡象,以及對一系列關稅引發通脹的擔憂,風險資產在本週五集體受到了重創。
行情數據顯示,標普500指數週五收盤下跌了近2%,年內迄今只有3月10日那個“黑色星期一”的跌幅比昨夜更大。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遭遇的拋售則更為嚴重,隔夜跌幅達到了2.7%。根據Bespoke Investment Group的數據顯示,納指3月迄今已經有多達第五次下跌至少2%,這是自2022年6月以來單月跌幅最大的一個月。
自2月中旬創下歷史新高以來,標普500指數就一直承壓。加上週五的跌幅,這一美國基準股指已經從2月19日的歷史最高收盤點位下跌了約9%。以科技股為代表的納斯達克指數更是從去年12月16日的歷史最高收盤點位下跌了約14%。
通脹與經濟數據
美股的持續走軟,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稅政策所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最新發布的幾組數據表明,消費者越來越擔心增加的關稅會推高價格,人們甚至開始懷疑成本的長期上漲可能會促使家庭削減可自由支配的支出,這對更廣泛的經濟以及美國企業都將產生負面影響。
通脹指標 | 2月環比變化 |
---|---|
核心PCE物價指數 | 上漲0.4% |
例如,在美股盤前公佈的美聯儲最為青睞的通脹指標——剔除能源和食品價格的核心PCE物價指數在2月環比上漲了0.4%,這創下了13個月來的最大漲幅。
通脹預期指標 | 短期通脹預期 | 長期通脹預期 |
---|---|---|
密歇根大學3月消費者調查 | 5% | 4.1% |
而通脹預期指標的表現更是已警聲大作。密歇根大學公佈的3月消費者調查終值數據顯示,消費者對未來一年的通脹預期(短期通脹預期)從4.9%上修至5%,是2022年11月來的最高水平,2月時為4.3%;長期通脹預期上修至4.1%,是1993年來的最高水平,前一個月為3.5%。
經濟下行風險
相比於通脹,隔夜市場更為在意的,其實反而是經濟下行的嚴峻風險。最直觀的理由便是利率市場預期的變動:交易員的押注反而向美聯儲年內降息三次進行了靠攏。
美國商務部周五報告顯示,個人支出月率不及預期表明,家庭需求弱於預期,這表明在對財務狀況的擔憂日益加劇的情況下,消費者變得更加謹慎。此外,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意外降至57.0,創2022年11月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
受疲軟的數據影響,高盛目前已將美國第一季度GDP增長預期下調0.4個百分點,至年化增長率0.6%,理由是2月份個人支出增長“低於預期”,且1月份數據被向下修正。亞特蘭大聯儲也進一步下調了第一季度GDP的預測至-2.8%。
投資管理公司VanEck的多資產解決方案主管David Schassler表示:“通脹持續走高,地緣政治風險不斷增加,經濟衰退風險也每天都在不斷攀升。作為資產配置者,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在投資組合中做二元投資。多元化已絕對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