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旅遊市場熱度飆升,25年春運期間的“開門紅”,使得航空板塊再度吸引了不少投資機構的目光。
數據顯示,春節期間航空旅客量創歷史新高,航空日均客流量達228萬,同比增長1.4%,比2019年增長26.8%;春運前22天,航空日均客流量227萬,同比增長6.8%,比2019年增長26.6%。出行需求的進一步回暖,料將為航司貢獻客觀業績。
近日,海通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隨著國際關係緩和、出入境簽證等政策逐步友好,預計國際航空出行需求將進一步回暖。出行信心持續修復、疊加我國航空公司運力引進增速放緩確定性較高,仍然看好未來航空行業長期投資邏輯。
行業整體實現扭虧為盈
近日,中國國航(00753)、中國東航(00670)、南方航空(01055)三大航空央企陸續披露了2024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雖然均未實現扭虧為盈,但虧損幅度都有所收窄。其中東航預計減虧幅度最大,達38.68-48.68億元。
具體而言,中國國航預計2024年度歸母淨虧損約為1.6億元到2.4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10.46億元,據計算預計去年虧損同比收窄77.1%至84.7%;中國東航預計歸母淨虧損約為33億元至43億元,上年虧損81.68億元,據計算預計去年虧損同比收窄47.4%至59.6%;南航預計歸母淨虧損為12.5億元到18.7億元,上年虧損42.09億元,據計算預計去年虧損同比收窄55.6%至70.3%。
計算可得,2024年三大航預計共虧損47.1億元至64.1億元,2023年共虧損134.23億元,意味著去年預計虧損同比收窄五成至六成。對於去年業績預虧的原因,三大航均提及行業競爭加劇以及匯率波動等因素的影響。
三大航空央企的業績回暖,也成為了航空行業整體快速復甦的一個縮影。FOREXBNB了解到,根據2025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2024年全行業同比減虧206億元,總體實現扭虧為盈;2024年全行業全年共完成旅客運輸量7.3億人次(較2024年初民航局預測的6.9億人次增长5.8%),同比增長17.9%,較2019年增長10.6%;國際客運航班增至每週6400班(較2024年初預測的每週6000班提升6.7%),恢復至疫情前84%,国际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長29.3%。
不過,在具體指標上,2024年航空客運市場“量增價減”現象較為突出,經濟艙平均票價同比2023年下降超過10%。如國航在此前的半年報中顯示,每收入客公里收益為0.5369元,同比下降了12.08%;同期南航平均每收費噸公里收益下降9.36%。
信達證券數據顯示,行業整體票價仍處於低位,自23年Q1至24年Q3,各航司單季度單位PRK(收入客公里)收入整體呈下降趨勢,尤其旺季Q3單位PRK下降最为显著,個別月份票價甚至弱於2019年同期。
在成本端,燃油價格的變動也成為影響行業利潤表現的重要因素。以24年上半年的財報披露為例,國航上半年的航油成本為271.32億元,在營業成本中佔比35.02%;東航上半年的航油成本為232.92億元,佔比37.29%;南航上半年的航油成本為278.85億元,佔比35.5%。
FOREXBNB了解到,2024年,受到歐佩克+減產力度大於預期、全球逐步啟動降息通道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大起大落,整體呈現出“M”型震盪走勢。其中布倫特原油均價為79.86美元/桶,與2023年相比回落2.31美元/桶,波動區間為69~91美元/桶,波動幅度超過20美元/桶;WTI均價為75.76美元/桶,比2023年低1.84美元/桶;普氏迪拜原油均價為79.58美元/桶,比2023年低2.51美元/桶。
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航油均價同比下降7%,其中24年第四季度油價出現明顯回落,航司成本壓力有所緩解。
展望2025年,由於歐佩克的自願減產措施將延長至3月底,歐佩克長期減產或成常態,供應過剩的擔憂提升了油價持續承壓的預期。儘管國際機構對2025年國際油價的判斷存在分歧,但整體來看,25年國際油市或將出現震盪下行趨勢,油價總體預期偏向悲觀。燃油成本的下降有望成為民航行業的直接利好,帶動航企盈利能力普遍回升。
供需恢復趨勢確定 國際航空有望迎修復性增長
展望未來,航空行業整體的蓬勃回暖態勢料將持續,需求增長疊加運力供給有限,有望帶動航空公司業績加速修復。
需求端來看,行業客座率有所回升,信達證券數據顯示,自24年三季度起,行業綜合客座率已超過19年同期,12月行業客座率達到82%,較19年同期增加1.2個百分點,淡季仍然維持高客座率。
FOREXBNB了解到,2025年,民航預計完成旅客運輸量7.8億人次,旅客運輸量預計將持續攀升;公商務旅客需求韌性凸顯,根據去哪兒航旅大數據研究院,2024年公商務旅客每月出行保持在3000萬人次左右,數量相對穩定,較2019年同期增長了15%左右。
而從供給端來看,未來運力供給偏緊預期下,高需求有望拉動票價回升。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國航、南航、東航、春秋、吉祥分別運營客機930、899、804、129、127架,飛機淨增長增速分別為2.8%、0.9%、2.8%、6.6%和8.5%,三大航運力引進增速均在3%以下,明顯低於年初預計增速。根據各航司披露的未來三年飛機引進計劃,預計2023-2026年航司飛機淨增長年均增速分別為4.0%、2.3%、3.5%、8.6%和5.1%,未來運力供給偏緊確定性較強。
細分來看,國際航線仍有不少恢復性增長空間。數據顯示,2024年國航、中國東航、南方航空、海航控股、春秋航空的國際航線運力投放占公司運力總量的比例分別為26.85%、29.57%、23.83%、17.78%、18.68%,除了吉祥航空國際航線運力佔比超2019年之外,其他航司國際航線運力投放佔比仍低於2019年。
從航班量看,2024年全行業航班量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3%,其中國內、國際、地區航班量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0%、74%、69%。
受到簽證政策、地緣政治等因素制約,國際航線客流量難以快速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導致國內航線出現低票價“內捲”,進一步壓低了利潤水平。
“東方不亮西方亮”,客運業務恢復緩慢,貨運業務卻一枝獨秀,如東航物流預計2024年度淨利潤25-29億元,同比增長0.48%-16.56%;國貨航預計2024年淨利潤18億元-19.9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高达56%-73%。
2024年,各家航企持續推進國際航線的恢復與拓展,如國航新開上海-河內、烏魯木齊-第比利斯等航線,並對北京-普吉、首爾、名古屋、胡志明等20餘條航線進行增班;東航新開通了上海-利雅得、上海-威尼斯、上海浦東-喀山直飛航線等多條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際航線。
不難看出,儘管競爭壓力仍存,2025年航空板塊的基本面修復已成為大概率事件。在消費復甦的背景下,隨著供給緊張局面難以緩解、穩健偏強的出行需求持續釋放、國際航線不斷修復,航空板塊的周期性投資機會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