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鈴策略的核心概念
是一種投資策略,通過將資產配置在極端的兩端(“槓鈴的兩端”),以期達到風險控制和收益優化的目的。
具體來說,就是通常將資金分配到兩類資產:一種是高風險、高收益的資產,另一種是低風險、低收益的資產。中等風險的資產則較少或不涉及。
➢策略結構
①低風險資產
投資者將90%的資金投入到低風險、穩定回報的資產中,如國債、現金或投資級別的債券等。這些資產的收益較爲穩定,風險較小。
②高風險資產
將剩餘10%的資金則投入到高風險、高回報的資產中,如股票、風險較高的企業債券、創業投資等。這些資產的收益波動較大,風險較高,但若選擇得當,長期回報潛力也較大。
槓鈴策略的交易邏輯
實際上就是在交易當中圍繞着兩條線展開,一條是做事情的下限,一條是做事情的上限。
用大量資金投注在低風險低收益的標的上,目的就是爲了保障下限,這樣的配置就能保證哪怕黑天鵝出現,資金仍然是有保障的;而少量的資金去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標的,則是爲了探索上限,不會被限制在低收益的產品上,讓自己有成長空間。
要素 | 描述 | 作用 |
資金分配 | 將資金分配到低風險資產和高風險資產兩個極端。 | 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平衡。 |
低風險資產 | 如國債、現金等,收益穩定、波動小。 | 保護資本、減少波動。 |
高風險資產 | 如股票、期權等,收益潛力高、波動大。 | 追求高回報。 |
避免中間風險 | 避免中等風險資產,因其收益和風險均不突出。 | 精簡組合、提高策略效率。 |
平衡收益和風險 | 通過兩端資產配置,限制下行風險,獲取高回報。 | 達到較好的風險收益平衡。 |
➢具體例子說明
假設投資者有100萬元資金,決定採用槓鈴邏輯進行投資。以下是具體的資金分配和邏輯:
資產類別 | 資金分配 | 具體資產 | 預期收益 | 風險特點 |
低風險資產 | 80萬元 | 短期國債、貨幣市場基金 | 3% | 穩定收益,波動小,流動性強 |
高風險資產 | 20萬元 | 科技股、加密貨幣 | 20% | 高收益潛力,波動大,風險高 |
假設一年後:
•低風險資產→80萬元投資於短期國債和貨幣市場基金,年化收益率爲3%,價值變爲82.4萬元。
•高風險資產→20萬元投資於科技股和加密貨幣,假設科技股上漲了30%,加密貨幣上漲了50%,平均收益率爲40%,價值變爲28萬元。
•投資組合的總價值爲: 82.4+28=110.4萬元
•總收益率爲:( 100.4−100)÷100=10.4%
優點 | 缺點 |
風險管理:穩定回報,減小波動 | 錯失回報:避免中等風險資產,錯過穩定回報 |
高回報潛力:高風險資產帶來高回報 | 高風險:高波動可能導致虧損 |
適應性強:應對市場不確定性,平衡風險與收益 | 需要判斷:需判斷何時投資高風險資產,準備應對波動 |
槓鈴策略既能在市場波動中保護投資者的本金,又能在高風險資產中尋求增長潛力,避免被中等風險資產所限制。該策略適合那些希望實現穩健增長,同時能夠承受一定波動風險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