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市場的反應卻出人意料,美元指數隔夜大幅下跌0.58%,美債利率也同步下降。換句話說,市場預期的關稅可能引發的“再通脹”並未在金融市場實現,反而出現了“見光死”的現象。
如果將時間線拉長,我們可以看到,今年以來,美元指數幾乎連續兩個月下跌。1月美元指數微跌0.11%,本月至今已經下跌接近1%,雖然跌幅不大,但這卻是2020年以來美元指數首次連續兩個月下跌(假設未來半個月美元不會回升),這與市場預期形成了鮮明對比,市場原本預期的是特朗普突然加徵關稅,美國通脹飆升,美元利率和匯率同步上升。但實際情況是,特朗普加徵關稅(是否突然加徵見仁見智),美國通脹飆升,但美元利率和匯率卻同步下降。
我們可以認為這種現像是暫時的,但更重要的是,市場出現這種現實骨感,是因為投資者已經對關稅和通脹進行了深入研究,同時交易頭寸也非常擁擠。從特朗普當選開始,美元多頭就開始積累,而近期的多倉水平幾乎是近年來的次高。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可能對美元不利的消息都可能導致獲利了結或止損出局。
關稅框架基本確定!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下令,考慮對多個貿易夥伴加徵所謂的對等關稅。特朗普週四簽署備忘錄,指示美國貿易代表和商務部長根據各國不同情況提出新的關稅建議。相關措施的生效日期尚未公佈,一位白宮高級官員表示,這一複雜過程可能需要數週甚至數月才能完成。特朗普提名的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在白宮表示,所有研究工作應在4月1日前完成,隨後總統可以立即採取行動。
相關的備忘錄副本顯示,新的進口稅將為各國量身定制,目的不僅是為了抵消其對美國商品的徵稅,還針對其他國家的各種非關稅壁壘,包括不公平補貼、法規、增值稅、匯率、鬆懈的知識產權保護以及其他限制美國貿易的因素。
然而,市場的反應卻出人意料,美元指數隔夜大幅下跌0.58%,美債利率也同步下降。換句話說,市場預期的關稅可能引發的“再通脹”並未在金融市場實現,反而出現了“見光死”的現象。
如果將時間線拉長,我們可以看到,今年以來,美元指數幾乎連續兩個月下跌。1月美元指數微跌0.11%,本月至今已經下跌接近1%,雖然跌幅不大,但這卻是2020年以來美元指數首次連續兩個月下跌(假設未來半個月美元不會回升),這與市場預期形成了鮮明對比,市場原本預期的是特朗普突然加徵關稅,美國通脹飆升,美元利率和匯率同步上升。但實際情況是,特朗普加徵關稅(是否突然加徵見仁見智),美國通脹飆升,但美元利率和匯率卻同步下降。
我們可以認為這種現像是暫時的,但更重要的是,市場出現這種現實骨感,是因為投資者已經對關稅和通脹進行了深入研究,同時交易頭寸也非常擁擠。從特朗普當選開始,美元多頭就開始積累,而近期的多倉水平幾乎是近年來的次高。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可能對美元不利的消息都可能導致獲利了結或止損出局。
參考過去一段時間的季節性特點,我們可以看到,美元在去年11月亮12月已經出現了反季節性的升值,這表明“特朗普交易”成為了市場的主流敘事。在這種情況下,今年1月亮2月的再度反季節性,則可以認為是之前的反季節性的進一步延續,也就是說特朗普交易並沒有消失,它只是按照自身的建倉和平倉邏輯在進行演繹。從2020年以來,美元指數僅在2023年的3月出現過下跌,而其他年度的3月均為上漲,如果单纯從季节性考虑,那麼美元指數可能會在3月下跌(因為今年的反季節性)。但2023年1月美元指數也是下跌的,這也是2020年以來唯二的1月下挫(另外一次是今年),因此如果季節性並不適用,那麼2023年的魔咒會否在今年再度上演,則值得關注。
無論如何,這些似乎都指向了美元的下行風險,這些背後的最主要原因,是市場頭寸過度擁擠、以及市場精緻研究的必然反噬。
本文作者:周浩S0880123060019、孫英超,文章來源:國君海外宏觀研究,原文標題:《【國君國際宏觀】美元下跌:一場精心策劃導致的“多頭踩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