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消費品價格面臨上漲,企業應對策略多樣
全球多家企業的首席執行官近期警告稱,從奇巧巧克力、紙尿褲,到汽車在內的多種消費品價格都將上漲。企業爲應對高企的關稅與原材料成本,不得不將部分成本轉嫁至消費者,勢必對全球消費需求造成新一輪衝擊,並加劇通脹風險。
這波漲價潮不僅對消費者錢包構成壓力,也給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其他國家領導人帶來政治挑戰。特朗普近日不斷淡化貿易戰帶來的影響,但多項數據和企業行動卻顯示,現實遠沒有他描繪得那麼輕鬆。
企業應對策略
日用消費品巨頭寶潔(PG.US)在最新財報中估算,目前已生效和即將實施的關稅預計將使其年度成本增加10億至15億美元。公司首席執行官Jon Moeller在接受採訪時直言:“關稅本質上就是通脹推動因素。”寶潔已計劃對旗下產品漲價以部分抵消成本壓力。
摩根大通分析師Andrea Teixeira在電話會議中指出,爲應對關稅衝擊,寶潔或需平均將商品售價提高1%至2%。公司首席財務官Jon Moeller表示贊同,但指出具體漲幅會因產品類型、品牌定位、銷售地區和原材料來源而有所不同。
聯合利華(UL.US)和雀巢(NSRGY.US)已經開始上調部分產品價格,以應對原材料成本上漲。雀巢首席執行官Laurent Freixe坦言,如果關稅繼續推動成本上行,公司將進一步漲價。“我們會儘可能地通過提價來覆蓋成本,但也會密切關注消費者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的反應。”
百事可樂(PEP.US)則選擇了另一種策略:推出部分熱門產品的“平價版”,吸引消費意願減弱的顧客。然而,這通常意味着產品規格縮水,本質上仍是單價提升。
在汽車行業,福特(F.US)已經預告,如果特朗普未兌現對汽車業的關稅減免承諾,公司將於下月開始提高出廠新車售價。相比之下,韓國現代汽車則更爲謹慎,其首席執行官Jose Munoz表示,儘管公司預計價格將逐步上漲,短期內願意承擔部分關稅成本,以保住甚至擴大市場份額,在其他車企漲價或退出不盈利市場時搶佔機會。
面對不確定性,部分企業選擇暫緩漲價。連鎖農用產品零售商Tractor Supply的首席執行官Hal Lawton表示,儘管一些供應商已經提高供貨價格,公司暫時不會將其轉嫁至消費者,以免打擊需求。“目前的不確定性太大。一旦形勢更爲明朗,我們將與供應商和整個供應鏈展開更深入的對話。”
通脹與消費者信心
經濟學家普遍預計,特朗普政府的加徵關稅將帶來新一輪通脹壓力。美聯儲官員也在密切關注物價走勢,以防止短期衝擊演變爲長期通脹。美聯儲理事沃勒週四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認爲此次通脹衝擊是暫時性的,但他的一些同僚則持更爲謹慎的態度。
與此同時,美國消費者信心也受到波及。密歇根大學最新調查顯示,消費者對短期和長期的通脹預期都升至數十年來的高位。紐約聯儲另一份調查也顯示,民衆對未來一年的通脹預期顯著上升,儘管對三至五年後的價格走勢依舊穩定。
3月的美國零售銷售數據顯示,汽車和電子產品等大件消費支出有所上升,可能是消費者爲躲避關稅提前購買所致。但經濟學家普遍認爲,隨着物價持續上升和就業市場疲軟,美國消費者支出將逐步放緩,從而加劇經濟衰退的擔憂。
儘管企業和消費者紛紛發出經濟警報,特朗普本人則試圖淡化負面影響。他週四在Truth Social上發文稱:“正如我所說的,汽油和食品雜貨價格已經大幅下降。”
然而,企業的實際操作和市場的反饋,似乎顯示情況並非如此樂觀。在全球通脹陰雲未散之際,一波新漲價潮已悄然襲來,全球消費者或將不得不準備迎接更加“昂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