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高校面臨財政壓力,私募股權拋售或引發新危機

近日,耶魯大學因特朗普政府的壓力和免稅資格威脅,計劃大規模出售其私募股權投資組合,交易規模可能高達60億美元,佔其414億美元捐赠基金的15%。哈佛大學也可能面臨類似壓力,若免稅地位被取消,出售流動性資產和發行更多債務或成必然。

特朗普政府與高校的矛盾加劇,常青藤高校的鉅額捐贈基金投資成爲焦點。這些高校的捐贈基金規模巨大,耶魯在全球私募股權投資者中排名第27位。當前私募行業風險積聚,可能導致新的“次貸危機”,引發連鎖反應,包括對沖基金搶先交易、私募股權折價重估,甚至影響捐贈基金支持的風險投資部門。

捐贈基金規模與投資策略

哈佛大學捐贈基金總額接近520億美元,超過許多國家的GDP。歷史上,大學捐贈基金投資保守,但自20世紀50年代起,哈佛大學調整配置,承擔更多風險。耶魯大學在90年代開創“耶魯模式”,多元化投資,大量資金配置於另類資產,特別是私募股權。

哈佛大學捐贈基金的大部分資金分配給了私募股權(39%),哈佛在過去七年中對投資組合配置進行了重大調整。哈佛管理公司已將捐贈基金對房地產和自然資源的投資比例從2018年的25%降至6%,增加私募股權投資。

資產類別 2018年比例 當前比例
私募股權 39% 增加
房地產和自然資源 25% 6%

哈佛還將發行7.5億美元的應稅債券,到期日爲2035年9月,今年2月該校發行了2.44億美元的免稅債券。

市場影響與風險

常青藤盟校一直是私募股權行業的重要投資者,其投資決策被視爲市場風向標。高校基金被迫退出將改變行業資金流動格局,可能導致估值重置。

當前華爾街私募行業面臨資產套牢、交易僵局持續、估值危機、流動性枯竭的困境。私募股權巨頭如Apollo、Blackstone和KKR今年股價暴跌超20%,遠超標普500指數跌幅。

“新債王”Jeffrey Gundlach警告,美國可能正面臨一場新的“次貸危機”,私募市場風險被嚴重低估。分析師Marko Kolanovic指出,私募資產的潛在波動性被掩蓋多年,若出現長期關稅下行週期且沒有央行救助,可能引發問題。

EndGame Macro分析認爲,哈佛捐贈基金事件折射出美國機構資本更深層的結構性裂痕,若政治因素撤銷免稅地位迫使哈佛清倉其最流動的資產——股票,這將標誌着精英捐贈基金在投資組合構建和地緣政治風險暴露方面的應對方式發生範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