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協會主席席春迎博士提出改革建議,以吸引中概股迴流及高成長企業
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協會主席席春迎博士近日發表文章,強調香港要成爲中概股迴流及高成長企業的首選上市地,必須通過改革破解制度瓶頸,以創新激發市場活力。文章中提出了一系列具體建議,旨在構建分層清晰的資本市場體系,建立適應性監管機制,並激活存量資源配置效率。
構建分層清晰的資本市場體系
席春迎博士建議,香港應明確主板服務成熟企業、創業板聚焦成長型創新企業、OTC市場孵化早期項目的差異化定位,爲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全週期融資服務。具體措施包括:
市場 | 定位 | 建議措施 |
---|---|---|
主板 | 服務成熟企業 | 推行“行業分類差異化監管”,制定適配的信息披露標準與持續監管要求 |
創業板 | 聚焦成長型創新企業 | 設立“創新企業快速上市通道”,允許未盈利但擁有核心專利技術或顛覆性商業模式的企業上市 |
OTC市場 | 孵化早期項目 | 試點“孵化-培育-轉板”階梯機制,建立與創業板、主板的便捷轉板通道 |
建立適應性監管機制
爲了吸引具有高成長性、技術壁壘或創新商業模式的企業,香港應實施彈性化監管,在盈利要求、市值規模等方面降低上市門檻,擴大市場包容性。此外,建議放寬併購,盤活“殼資源”,並針對中概股迴流企業推出“監管適配過渡期安排”。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強調,儘管港股市場受外部環境影響出現階段性波動,但市場運行始終保持有序,充分彰顯了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背景下的穩定性與吸引力。
美國監管層釋放出強化中概股退市壓力的信號,這標誌着中美金融領域的制度性博弈持續升級。中國正通過科創板改革、港股二次上市機制等資本市場開放舉措構建風險對沖體系,加速了全球資本流動的區域化重構。
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協會召開研討會,一致認爲香港資本市場需以前瞻性思維推進上市制度改革,全面提升市場承接能力與制度韌性。
結語中提到,香港要成爲中概股迴流及高成長企業的首選上市地,必須以改革破解制度瓶頸,以創新激發市場活力。唯有主動把握全球金融結構重塑的歷史機遇,構建更具包容性和競爭力的資本市場體系,才能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築牢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爲中國企業全球化發展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