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投資者逢低買入,無視經濟衰退警告

儘管關稅動盪導致華爾街投資策略被打亂,許多散戶投資者仍堅持逢低買入的交易準則。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的Brandon Arnett表示,他一直在買入標普500、納斯達克、英偉達(NVDA.US)、博通(AVGO.US)和亞馬遜(AMZN.US),認爲市場拋售是短期波動,有望帶來長期收益。

佛羅里達州的諮詢顧問Craig Sutton也在尋找閒置資金加倉ETF組合,認爲股票現在更像是在打折促銷。這種逢低買入的底氣源自年輕一代獨特的市場認知,他們成年後經歷的只有史上最長牛市和最短熊市。

威廉瑪麗學院經濟學副教授Peter Atwater表示,人們越能根據過去推斷未來,這個系統就越脆弱。在特朗普宣佈通過對美國大多數貿易伙伴徵收關稅後,標普500指數暴跌,創下自2020年以來最糟糕的兩個交易日。

公司 股價下跌百分比
美光科技(MU.US) 19%
特斯拉(TSLA.US) 9%以上
蘋果(AAPL.US) 9%以上
Meta(META.US) 9%以上
亞馬遜(AMZN.US) 近8%

截至週一收盤,標普500指數市值蒸發了超過2.2萬億美元。儘管近期的歷史可能表明這些股票將很快收復幾個月前創下的高點,但這一次股價可能會長期處於低迷狀態。

Atwater表示,如果你在20多歲時就開始投資,經歷過新冠疫情後的反彈,如果你40多歲,經歷過住房抵押貸款危機後的反彈,如果你60多歲,經歷過互聯網泡沫的反彈,你就會傾向於認爲任何下跌最終都是短暫的。

摩根大通的數據顯示,截至週一收盤,自特朗普4月2日公佈關稅以來,散戶投資者已向股市注入了177億美元。但該行全球量化和衍生品策略師Emma Wu表示,本週初他們的買入勢頭有所減弱,在週二交易的第一個小時內淨差額約爲13億美元。

華爾街警告,這種毫無節制的樂觀情緒與華爾街巨頭們的警告形成了鮮明對比。美國銀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基金經理們表現出了30年來從未見過的悲觀情緒。

亞洲包裝食品公司Ouh-Mami Foods的聯合創始人Peter Trang在年初虧損超過30%後,他將槓桿ETF換成了他們所跟蹤的基礎公司股票,這使他的投資組合一度損失了12萬美元。

高級IT經理Kumar Tenkayala在他的401(k)退休計劃中持有英偉達和特斯拉的股票,但他在等待市場穩定後再投入更多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