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即將實施廣泛進口關稅政策,引發經濟前景擔憂
美國總統特朗普即將在週三宣佈其第二任期以來最具風險的經濟政策之一,即實施廣泛的進口關稅,旨在推動美國經濟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然而,這一政策的代價可能十分高昂,美國消費者信心已跌至多年低點,擔憂關稅可能引發新一輪的通脹衝擊,而投資者則擔心更高的商品價格將擠壓企業利潤,使本已受挫的股市承受更大壓力。
特朗普承諾打造一個不再依賴財政赤字支出的新經濟體系,阻止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和歐洲繼續利用美國消費者對廉價商品的需求。白宮計劃對其主要貿易伙伴實施“對等”關稅,即对外国商品征收与美国产品在这些国家遭遇的關稅相当的进口税。最新傳出的消息是可能實施20%的一揽子關稅,但预计最终關稅水平可能为10%左右,而对中国的關稅可能高达60%。
特朗普希望藉此減少創紀錄的1314億美元美國貿易逆差,並通過關稅施壓,促使更多商品在美國本土生產,以創造就業機會,實現更公平的貿易環境。然而,這一策略可能在短期內帶來嚴重的經濟衝擊。
從理論上講,關稅本質上是一種進口稅,通常具有通脹效應。但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儘管他曾對中國等國實施高額關稅,美國整體通脹率並未長期攀升,僅出現了一些局部的價格上漲。因此,美聯儲的經濟學家通常認爲關稅的影響是一次性、短暫的,不太可能成爲持續的通脹推動力。
但這一次,情況可能有所不同。特朗普計劃的關稅規模遠超歷史上任何一次保護主義政策,甚至可能達到1930年斯姆特-霍利關稅法的水平,該法案曾引發全球貿易戰,並被認爲是導致大蕭條的重要因素之一。
安聯首席經濟顧問穆罕默德·埃裏安指出,這一政策的影響可能呈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這可能是美國和全球經濟的一次重大重塑,類似於撒切爾夫人和里根時代的經濟改革,促成一個更具活力的私營經濟和簡化的政府監管體系。然而,如果關稅戰演變爲‘以牙還牙’的貿易衝突,美國可能陷入滯脹,而這種滯脹一旦根深蒂固,將成爲長期經濟問題。”
目前,美國經濟已顯現出一定的滯脹跡象,雖然程度不及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經濟增長正在放緩,而通脹率則比預期更爲頑固。
經濟預測與影響
高盛已下調2025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期,預計今年GDP增長僅1%,低於美聯儲此前預測的1.7%。此外,高盛還將今年的經濟衰退概率上調至35%,儘管其基準預測仍然是經濟保持正增長。
一些經濟學家對經濟前景更加悲觀。Wilmington Trust首席經濟學家Luke Tilley表示,他預計美國今年的經濟衰退概率高達40%,而不僅僅是因爲關稅影響。他認爲,美國消費者在進入2025年時已經處於較弱的狀態,而關稅可能進一步削弱經濟增長。
企業信心的下滑已開始影響商業決策。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週二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企業高管們普遍對關稅計劃的不確定性感到擔憂,許多公司正在推遲新訂單和投資計劃。
Tilley還警告,關稅可能拖累就業市場增長,因爲企業在不確定的貿易環境下可能會推遲招聘和資本支出。他認爲,儘管關稅可能在短期內推高通脹數據,最終經濟疲軟可能導致需求下降,使關稅成爲一種“淨通縮”的因素,即價格短暫上漲後,由於經濟活動放緩,整體物價反而下降。
機構 | 2025年美國GDP增長預期 | 2025年經濟衰退概率 |
---|---|---|
高盛 | 1% | 35% |
Wilmington Trust | - |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