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公司創始人瑞·達利歐在一次對話中分享了對AI戰爭、多元化配置的看法。投資作業本課代表整理了要點如下:1、AI戰爭是一场没有国家可以输的戰爭,這比企業盈利更重要。

2、中國人在芯片方面有點落後,但在應用方面領先。

3、一家變得昂貴的偉大公司比一家真正廉價的糟糕公司要糟糕得多。必須考慮價格,這都是周期的一部分。

4、最終決定財富的,是你的實際購買力,很多時候股票價格經過通貨膨脹調整後,購買力已經下降了60%或70%。

5、從1966年到1984年(投資美股),每個人都有負的實際回報。

6、在利率上升的環境,必須關注資產的利率和定價。

7、最純粹的財富儲存方式是黃金,黃金可以在國家之間轉移,且比加密貨幣更私密,而加密貨幣容易被政府徵稅。

達利歐此次攜新書《國家是如何破產的》露面,還介紹了債務危機,課代表本篇內容並未涉及,但關於債務危機,達利歐此前曾提到:

短期債務週期累積起來便成為巨大的長期債務週期,信貸是一種興奮劑,人們偏向於創造信貸,而債務隨著時間的推移將上升,通常會導致債務大部分短期週期性高點和低點高於之前。債務危機既能摧毀帝國,也能為投資者提供絕佳的投資機會。英國可能正在陷入“債務死亡螺旋”,即為了償還不斷上升的利息成本而不得不借入越來越多的資金。目前,英國國債的年度利息支付已經超過了1000億英鎊。美國也“表現出這一跡象”,即市場可能開始難以消化美國政府的借貸需求,因此,控制美國的債務負擔將是特朗普第二屆任期內的“首要大問題”。

以下是投資作業本課代表整理的精華內容,分享給大家:

AI戰爭,沒有國家可以輸得起

就像技術戰爭一樣,AI戰爭很容易(發生),我認為它實際上更重要。這是一場沒有國家可以輸的戰爭,因為這比企業盈利更重要。如果中國或美國真的輸了這場戰爭,這比利潤更重要,所以你必須以這種方式參與這場戰爭。類似於中國的電動汽車,必須去生產它,比企業盈利更重要。

中國人在芯片方面落後,應用方面領先

我認識到DeepSeek已經有段時間了。我認為中國人在芯片方面有點落後,但他們在應用方面領先。

中國的策略是芯片,你甚至會看到,嵌入商品非常便宜的中國芯片。未來你會看到未來更多的機器人應用。你會看到中國人以令人難以置信低廉的成本製造東西。他們擁有世界上33% 的製造商品,超過了美國、德國和日本製造商品的總和。你會看到那種競爭,可能就像太陽能電池板之類的,利潤不重要。所以一方面,你必須去尋找那些我認為的生產力和創新以及顛覆者,也就是那些通過使用或創建具有重大影響的應用程序而受益的人,另一方面,你還必須看看不同的國家、地方和事物。

昂貴偉大的公司比廉價糟糕的公司要糟糕的多

最重要的是價格。我認為很多投資者犯了一個錯誤,認為我想通過好東西來賺錢。你知道,那是一家偉大的公司,但是一家變得昂貴的偉大公司比一家真正廉價的糟糕公司要糟糕得多。所以你必須考慮定價,這都是周期的一部分。你知道的,每個人都說這很好,對未來會有很大的影響。就像當時的互聯網公司一樣,它很棒,但價格必須被關注。我特別關注那些公司,我們現在處於高利率環境,換句話說,這看起來非常相似,就像1998或99年,是新興熱門事物成為生產力的驅動力。

很熱門,價格很高,你有一個利率上升的環境,這是一個典型的問題。所以我們必須關注這些資產的利率和定價。你必須思考,下一步在哪裡?

多元化很重要,必須思考資產相關性

另一件事是,我認為多元化非常重要。每個人的槓桿率都很高,每個人都認為,你知道我會購買會上漲的資產,如果他們表現良好,我會以槓桿的方式這樣做。所以世界槓桿率很高。

你必須至少關注資產之間的相關性。因此,當我看到像黃金或其他不相關資產時,將其添加到投資組合中時很有趣,它降低了投資組合的風險,因此您必須注意這種環境下的不相關資產。這是投資組合建設的一部分。我有一些比特幣,但不像黃金那麼多,你知道的,這是我的多元化選擇。

1966-1984年美股實際回報為負

我覺得我是一個關註生產性資產的人。我喜歡擁有可以創造東西的企業。

你不能僅僅通過印鈔讓自己變得更富有。最終決定財富的,是你的實際購買力,你的錢到底能買多少東西。記住一點,很多時候股票價格經過通貨膨脹調整後,購買力已經下降了60%或70%。

當你根據美元價值進行調整時,股票價格確實受到了打擊,從1966年到1984年(投資美股),每個人都有負的實際回報。

最純粹的財富儲蓄方式是黃金要投資那些不會因貨幣貶值而受損的資產,甚至能夠從中獲益的資產,黃金就是其中之一。最純粹的財富儲存方式是黃金,因為黃金可以在國家之間轉移。它被中央銀行用作儲備,所以中央銀行會持有它,很多人會持有黃金,它可以比加密貨幣更私密。加密貨幣容易被政府徵稅,換句話說,政府知道它在哪裡,誰在做什麼等。它也是一種有效的稅收資產。

本文轉載自“投資作業本Pro”微信公眾號,FOREXBNB編輯:劉家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