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FOREXBNB的報導,高盛在其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儘管宏觀經濟形勢充滿挑戰,1月份亞洲工業板塊整體上呈現出資金淨流入的態勢。在這一趨勢中,日本和中國是推動工業板塊資金流入的領頭羊,資金紛紛湧入風險資產。

高盛的Prime Brokerage數據揭示,亞洲週期性股票已連續三個月實現資金淨流入,且流入金額有所增加,顯示出資金從防禦性板塊向周期性板塊的明顯轉移。然而,各地區周期性股票相對於防禦性股票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

高盛:亞洲週期股連續三月獲淨買入 工業板塊成“吸金大戶” - 圖片1

日本週期性股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日元匯率的疲軟,而超出預期的工資增長則成為短期的支撐因素。同時,汽車行業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本田(HMC.US)和日產(NSANY.US)的合併傳聞在市場上引起了波動,而豐田(TM.US)的電動汽車戰略更新和福特(F.US)的業績指引未達預期也引起了市場的關注。

汽車行業:合併傳聞與戰略調整

報告指出,本田和日產的合併計劃成為市場熱議的話題。儘管市場有傳聞稱合併計劃可能被擱置,導致日產股價下跌,但日產隨後澄清尚未確認任何消息,資金流向出現了反轉。高盛目前的基本預期是本田將退出談判,直到日產最終承認接受報價的挑戰,該行維持對本田的看多和對日產的看空立場。

豐田第三季度的業績未達預期,但公司意外上調了全年的業績指引,並更新了電動汽車戰略,計劃從2027年開始建設本地化生產基地。同時,福特因業績指引未達預期而股價下跌,公司管理層在電話會議中提到了關稅對行業的巨大影響。

中國電動汽車市場:需求低迷與競爭加劇

高盛表示,2025年初,中國電動汽車市場面臨需求增長乏力的問題。行業專家透露,今年1月主要新能源汽車品牌的訂單量環比下降了35%。

展望2025年,預計汽車製造商可能會通過金融政策(例如零利率貸款和保險補貼)來推動銷售,而不是直接降價。自動駕駛功能將成為競爭的關鍵,預計汽車製造商不僅會在價格上競爭,還會在配置上競爭,其中自動駕駛功能最為重要,因為它被視為最具價值的功能。

其他領域動態

在暖通空調(HVAC)領域,大金工業(DKILY.US)業績不佳,同時面臨市場份額下降的挑戰,儘管公司計劃通過贏回經銷商來重奪市場份額,但實現全年指引目標難度較大。在工廠自動化(FA)領域,Okuma的訂單表現略超預期,但整體趨勢仍面臨挑戰。

在中國卡車行業,濰柴動力(02338)的德國子公司、全球叉車製造及供應鏈解決方案供應商凱傲集團預發布了超出預期的第四季度業績,業績超出預期主要得益於利潤率的強勁增長。該公司計劃通過提高效率來應對歐洲市場的壓力和中國競爭對手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