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FOREXBNB的報導,本田汽車(HMC.US)在周四宣布,其第三財季的營業利潤同比增長了5%,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摩托車業務的強勁表現和日元的疲軟,儘管如此,該數字仍未達到分析師的預期。
作為日本第二大汽車製造商,本田在截至12月31日的三個月內,營業利潤達到了3973億日元(約合26億美元),略低於分析師平均預期的4070億日元。
在第三財季,本田的淨銷售額達到了5.5萬億日元,超出了市場預期的5.4萬億日元。
本田指出,儘管摩托車業務表現強勁,但其在中國和日本的汽車銷售受到了影響,而美國的需求則保持穩定。
該公司還補充說,其汽車業務在美國這一關鍵市場的銷量增長中獲益,而中國市場的銷量在本季度有所下降。隨著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的迅速崛起,本田等日本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包括價格戰。
展望未來,本田重申了全年營業利潤為1.42萬億日元的預測。
本田-日產合併談判破裂
在這份業績公佈之前,本田與競爭對手日產汽車(NSANY.US)在聯合聲明中表示,雙方已同意終止合併談判,但將繼續在電動汽車領域展開合作。
此次合併談判的失敗對三家公司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尤其是日產。這家陷入困境的汽車製造商現在不得不尋找其他途徑來挽救其脆弱的財務狀況。而本田在第三季度業績基本符合預期後,至少維持了全年利潤預測的穩定。
日產已將其全年營業利潤預期從1500億日元下調至1200億日元,其中包括1000億日元的重组费用。
本田首席執行官Toshihiro Mibe表示:“雖然結果令人遺憾,但我們對雙方協同效應的共識仍可在現有戰略合作中發揮作用。”他同時強調,本田從未也不會考慮對日產進行惡意收購,且日本政府並未發起或參與與日產高層的談判。
自本田和日產可能合併的消息傳出以來,已經過去了近三個月。一方尋求擴大規模以應對全球汽車行業的變革,另一方則急需財務援助。若合併成功,日本汽車業將形成兩大陣營,新聯盟將與豐田及其眾多小型車企展開競爭。在全球範圍內,這將有助於更公平地對抗大眾汽車(VWAGY.US)等傳統品牌,後者同樣面臨中國電動及混合動力汽車的激烈競爭。
日產去年11月因上半年淨利潤暴跌94%而備受關注,同時宣布計劃裁員9000人、削減20%產能,並將全年利潤預期下調70%。頻繁的高層更迭及產品線老化使其在美國混動市場和中國電動車市場均失去競爭力。
據知情人士透露,合併談判期間,本田堅持要求日產先整頓內部,而日產則認為無需關閉工廠即可修復業務。本月早些時候的報導稱,本田曾提議收購日產並將其變為全資子公司,但遭到強烈反對。如今,日產只能尋求新的合作夥伴,相比之下,本田則對未來持更樂觀的態度。
本田計劃到2030年將混合動力汽車銷量提升至130萬輛,較2023年的65萬輛(不包括中國市場)翻倍,主要增長點預計在北美市場。
由於亞洲市場需求強勁,本田將摩托車年度銷售預期從2020萬輛上調至2060萬輛,但因日本市場表現不佳,汽車銷售預期從380萬輛微调至375萬輛。
本田副總裁Shinji Aoyama在第三季度業績發布會上表示:“摩托車銷售強勁被汽車銷售下滑及由此導致的利潤下降所抵消。”他同時確認,公司12月宣布的1.1萬億日元股票回購計劃將按計劃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