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日產汽車正與本田汽車(HMC.US)就合併事宜進行談判,此舉將有助於境況不佳的日產汽車生存下來,同時也將誕生全球第三大汽車製造商並增加抵禦汽車業動盪的力量。一位知情人士說,在台灣iPhone生產商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簡稱富士康)與日產就入股一事進行接洽後,兩家公司之間的談判似乎加快了,這反映出日產的脆弱性。富士康一直在大力投資興建電動車工廠。
消息發布後,日產股價上漲24%,創歷史新高,而本田股價下跌3%。
11月初,日產汽車大幅下調獲利預期,並表示將不得不在全球裁員9000人,公司困境一度成為市場焦點。另外,由於消費者對其平淡無奇的產品線興趣平平,導致日產車型在經銷商塵封,該公司也宣布將全球產量削減20%。
自那以來,多家實體對這家陷入困境的汽車製造商便展現出興趣,激進投資者紛紛增持其股票。儘管本田的汽車產量略高於日產,但市值是日產的四倍多,因此在合併談判中佔上風。合併談判或不得不涉及一些棘手問題,例如在日本裁員的前景。
基於雷諾(Renault)、日產和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 Corp.)之間長期聯盟的剩餘股份,雷諾擁有日產36%的股份,這家法國汽車製造商也必然會在交易中具備發言權。雷諾董事長塞納德(Jean-Dominique Senard)今年早些時候說,如果有新的合作關係能讓該汽車製造商集團更強大,將對此表示歡迎。
目前尚不清楚日產是否也在與富士康談判,還是已經拒絕了富士康的提議。日產發言人拒絕置評。富士康代表也未置評。
本田執行副總裁Shinji Aoyama表示,該公司正在考慮幾個方案,其中可能涉及資本合作或成立控股公司。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正在考慮的方案是成立新的控股公司,由本田和日產合併後運營。該交易還可能擴大至三菱汽車,後者已與日產建立了資本關係。
日媒週三報道稱,本田和日產最早可能在12月23日宣布這項消息。據早些時候報道,兩家公司計劃簽署一份諒解備忘錄,討論在一家新控股公司分享股權。
來自海外的收購威脅
日媒認為,由於擔心日產可能收到富士康的收購威脅,該台灣公司對日產的興趣加速了本田與日產的合併。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日本最大消費品牌之一Seven & i Holdings Co.(SVNDY.US)身上。該公司的創始家族正牽頭一個財團將其私有化,以抵禦加拿大Alimentation coucher - tard Inc.的收購提議。
值得一提的是,本田和日產的合併將有效將日本汽車業整合為兩大陣營:一個由本田、日產和三菱控制,另一個由豐田汽車(TMC.US)旗下多家公司組成。
目前,日產和本田都面臨來自全球的挑戰,在中國市場尤其如此。在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兩家公司都受到了強勁本土品牌比亞迪和特斯拉(TSLA.US)等品牌的衝擊。同時,電氣化轉型正在不同市場以不同速率發生,也正在破壞已經存在了幾十年的製造和商業模式。
今年前六個月,本田、日產和三菱在全球共售出約400萬輛汽車,遠低於豐田單打獨銷的520萬輛。
兩家公司的合併將使其得以在海內外抵禦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豐田。豐田收購了速巴魯(Subaru Corp.)、鈴木汽車(Suzuki Motor Corp.)和馬自達汽車(Mazda Motor Corp.)的股份,打造了一個擁有一流信用評級的品牌巨頭。
立花證券(Tachibana Securities Co.)分析師Hiroki Ihara表示:“日本汽車製造商太多了,為了在全球範圍內提高競爭力,合併變得越來越必要。”
對富士康來說,收購日本公司的控股權並非史無前例。2016年,它收購了電子產品製造商夏普公司(Sharp Corp.)三分之二的股份,並收穫許多益處,包括一個知名消費性電子品牌、液晶顯示器產能與智慧財產權。隨著時間的推移,富士康一直在緩慢減少所持股份,但仍是最大股東。
對日產來說,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它需要幫助,以使其重建更強大的財務基礎。收入成長停滯、利潤減少、令人生畏的債務負擔導致信貸市場對其投資級評級產生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