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香港美容及個護零售近幾年發展概況,“波動”與“復甦”兩大關鍵詞可謂貫穿始終。

受疫情影響,2020年2021年,香港美容及個人護理市場銷售額一度下滑,但2022年後逐步復甦。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數據,2023年化妝品及個人護理產品零售額同比上升約15%,顯示消費信心回暖。

不過,消費信心回暖恐怕並不意味著相關企業也能夠“業績回暖”。

2月14日,中國香港美容產品和消費品零售商Pitanium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首次公開募股(IPO)申請。該公司計劃以每股4美元至5美元的價格發行180萬股股票,籌資800萬美元。按照擬議價格區間的中點計算,Pitanium的市值將達到1.02億美元。

該公司成立於2013年,主要以PITANIUM和BIG PI品牌銷售護膚、個人護理和護髮產品,主要通過香港六家零售店以及網絡銷售產品。

而正如上文所述一般,Pitanium乘勢登陸二級市場的背後,也暴露了公司經營業績上的發展隱痛。

淨利潤下滑,資金流動性“壓力山大”

據FOREXBNB獲悉,Pitanium旗下品牌“ PITANIUM ”主要是於2019年推出,最初為香港水療中心提供高端護膚和護髮解決方案。品牌“BIG PI”则主要是於2023年推出,使用不同的產品配方為零售客戶提供整套產品。

公司的護膚品收入主要包括面部護理產品,如精華液、潔面產品、面膜和調色劑;護髮產品收入主要包括洗髮水、護髮素、頭髮護理和發膜;化妝品收入主要包括底妝、緊緻粉、眼線、睫毛膏和口紅的銷售;其他產品的收入主要包括除臭劑、卸妝油、角質油等身體護理產品的銷售,以及保健品、洗衣液和洗碗液的銷售。

據招股書數據顯示,截止2023年9月30日、2024年9月30日本和日本,該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6819.69萬港元、7493.04萬港元,同比增長9.87%。與之相反的則是公司淨利潤處於下滑狀態,期內公司分別實現淨利潤1025.54萬港元、889.63萬港元,同比下滑13.25%。

其中,報告期內,Pitanium大幅提高公司的營銷及推廣用以提高消費者對其品牌的認識,從而產生更多銷售。2024年9月30日本和日本,該公司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總計為1179.78萬港元,同比增長13.31%,而這或許也是壓縮公司利潤能力的一大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盈利水平下滑的壓力顯然也傳導到公司的資金流動性上。

根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24年9月30日,Pitanium手握現金為1696.45萬港元,較2023年同期下滑10.59%。期間,公司的流動資產總額為2573.11萬港元,流動負債總額為2226.78萬港元,短期資金流動性壓力不容小覷。

基於上,可以看到,即便香港美容及個護零售消費信心回暖,但Pitanium淨利下滑、資金流動性緊張的表現顯然顯露了公司業績不佳的隱痛。

行業逐步復甦,內部運營短板待解

零售業一直是香港的一個關鍵行業,在過去五年中為整體GDP貢獻了超過3%。

2023年,美容和個人護理產品的在線零售額達到27.169億港元,2018年至2023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3.6%,這要歸功於2010年代初直接面向消費者和市場平台銷售相關產品的出現,預計到2028年市場將達到34.198億港元,2024年至202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8.9%。

而香港美容及個人護理產品的線下零售額這從2018年的332.321億港元下降至2023年的194.206億港元,複合增長率為-10.2%。2019年2020年的下降歸因於遊客數量的減少和疫情爆發導致線下零售店關閉所致。隨著邊境重新開放和旅遊業恢復,香港的美容及個人護理產品線下零售額從2022年的130.592億港元上升至2023年的1942.06億港元。與整體零售市場保持一致,香港美容及個人護理產品線下零售額的前景仍然樂觀,預計2028年將達265.700億港元,從2024年到2028年的複合增長率為6.0%。

美股新股前瞻|香港美容產品零售商 Pitanium:淨利潤同比下滑13%,行業回暖≠業績靚麗 - 圖片1

(圖片來源:Pitanium招股書)

在這其中,香港美容及個人護理產品市場還呈現兩大趨勢:一是消費者更傾向於高端化、功能細分(如抗敏、天然成分)和便捷性產品(如旅行裝、線上購物)。 二是, KOL營銷和社交媒體(Instagram、小紅書)对购买决策影响愈发显著。

除此之外,香港的美容和個人護理產品市場亦高度分散。2023年,約有5000個品牌,可以根據其運營覆蓋範圍分為兩大類:大型跨國公司和本地中小型品牌。2024年,Pitanium與香港美容和個人護理產品行業的另外兩家主要領先企業共同佔香港美容和個人護理產品總零售價值的0.04%。

鑑於上,不難看出,在外界因素和內部短板雙重作用下,Pitanium業績不能隨行業“回暖”似乎也不是偶然。

具體來看,目前Pitanium內部運營存有一定的短板:一方面公司產品結構有所老化,與之相對的本地消費者對健康、可持續(如Clean Beauty)及個性化產品的關注度上升,若Pitanium未能及時推出符合趨勢的細分品類(如Clean Beauty、男士護膚),可能喪失年輕消費者青睞。另一方面,公司渠道策略也有所僵化,即線下門店租金高昂但坪效不足,線上轉型滯後(如缺乏直播電商佈局、用戶體驗不及DTC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Pitanium的盈利下滑是外部衝擊與內部能力不足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其核心競爭力仍存重塑可能。FOREXBNB認為關鍵在於,其能夠明確差異化定位,避免泛泛競爭;加速數字化與全渠道整合,降低運營成本;綁定本地文化與可持續趨勢,構建情感認同。另外,若能在產品創新、場景體驗與會員運營上形成閉環,或可重獲市場主動權。

上述增長點,Pitanium顯然也意識到了——在招股書中,其披露了公司的未來增長策略,計劃通過升級現有在香港的業務來發展業務,並通過以下業務策略將業務擴展到香港以外的市場;計劃通過推出移動應用程序來提升客戶體驗;開發一個專門用於家庭治療的新產品系列;將擴大其產品組合,並探索新的供應商。此外,該公司還計劃進一步加強其營銷策略。

綜合來看,在外界因素和內部短板雙重作用下,此次Pitanium登陸二級市場意圖一覽無餘,公司後續能否通過自身的增長策略乘勢扭轉不利局面,且有待時間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