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債市“拋售美債”浪潮衝擊美國長期國債市場

本月全球債市出現了“拋售美債”的浪潮,這對美國長期國債市場造成了衝擊。特朗普總統的政策,包括貿易戰、減稅以及其政策的不確定性,迫使債券投資者重新評估美債的傳統避險屬性。布蘭迪萬全球投資管理公司掌舵人傑克·麥金泰爾表示,我們正步入新世界秩序。

這種變化在3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體現尤爲明顯,經通脹調整後的實際收益率本月曾觸及金融危機後峯值,儘管近日有所回落,但仍高於4月2日特朗普宣佈全面加徵關稅計劃時的水平。

債市交易員關注的政策變量

當前債市交易員需同時追蹤三大政策變量:貿易保護主義與減稅政策對經濟增長的疊加影響;特朗普是否會再度威脅解僱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白宮是否會通過美元貶值轉移債務壓力。

機構持倉策略分化

儘管摩根大通資產管理仍認爲美債相對歐債更具配置價值,且本月30年期美債拍賣結果顯示市場需求尚未崩塌,但機構持倉策略已現明顯分化。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將本月美元、美國股市和美國國債三重疲軟的走勢比作新興市場可能出現的趨勢,該公司一直在購買美國國債,但同時限制收益率曲線的波動幅度,目前青睞5至10年期的債券。

先鋒集團則認爲長期債券中內置的額外保險還有進一步增加的空間,特別是如果聯邦赤字擴大導致債券發行量增加的話。相比之下,貝萊德本月早些時候美國各類資產的普遍下滑,加劇了貝萊德對疫情後政府財政狀況的擔憂,以及美國債券對投資者信心轉變的敏感度。

即將於週三公佈的美國財政部最新融資計劃,將成爲檢驗市場信心的關鍵節點。華爾街預計未來三個月國債拍賣規模將維持高位,但共和黨內部對減稅法案支付方式的爭論,可能再度引發市場對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每增加1個百分點收益率,意味着美國政府每年需多支付千億美元利息——在年償債成本已逼近萬億美元關口的當下,這絕非小數目。

對於期限溢價走勢,機構形成兩大陣營:DWS Americas固定收益主管喬治·卡特蘭博內認爲,待貿易政策明朗後溢價將回落,但難以重返此前十年低位;而管理着10萬億美元資產的先鋒集團則強調,在經濟增長預期被下修至1%(2020年來最低)的背景下,財政風險將持續推高長期債券的風險定價。

這場由政策不確定性引發的美債信任危機,正迫使全球最大資管機構重新校準投資邏輯。當避險資產的光環逐漸褪色,美國國債市場或將迎來定價邏輯的根本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