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百日新政2.0”對國際體系和金融市場的影響分析
唐納德·特朗普再次就任美國總統近百日,其“百日新政2.0”舉措對國際體系造成極大負面衝擊,在金融市場也引發軒然大波。但從美國國家利益視角看,特朗普頻繁“出牌”收穫的實質性政績很少,背後究竟是特朗普政府的能力問題,還是美國自身更深層次的問題,是本系列報告探討的重點。作爲首篇,本報告將從特朗普背後的四股勢力入手,探尋其施政邏輯,並對後續特朗普政府可能的“出牌”進行推演。
特朗普背後的四股勢力
從內閣構成看特朗普背後的四股勢力:
勢力 | 代表人物 | 特點 |
---|---|---|
華爾街猶太金融資本 | 斯科特·貝森特、霍華德·盧特尼克 | 華爾街猶太裔金融家,影響經貿政策 |
科技右翼 | 彼得·蒂爾、埃隆·馬斯克 | 支持特朗普,影響政府效率和深層政府改革 |
MAGA羣體 | 彼得·納瓦羅 | 特朗普的政治“基本盤”,支持保護主義政策 |
共和黨建制派 | 邁克·沃爾茲、馬爾科·安東尼奧·魯比奧 | 與能源、軍工複合體關係密切,影響外交和地緣政治 |
從四股勢力的視角看“百日新政2.0”。戰略上,“俄烏->胡賽->關稅”順序符合“阻力最小原則”。其中,调停俄烏冲突满足多方要求、阻力最小,成爲本屆美國政府外交首選項。空袭胡賽武装支持与反对声音相当,該舉措符合共和黨建制派、猶太金融資本的利益,但與科技右翼、MAGA羣體的主張相違。而近期发动的關稅战不符合MAGA派之外其他三股勢力的利益。但戰術層面執行力不足,導致“百日新政2.0”進退維谷。美烏礦產協議簽約生變,削弱美對盟友影響力。同時,俄烏调停僵局下,特朗普急於出政績,接連發動空襲、關稅战,均暴露本屆美國政府在戰術執行層面嚴重的能力不足。
最近變化與對未來的推演
一是四股勢力在內閣影響力或生變。馬斯克重心回特斯拉,特朗普涉華關稅小組名單無沃爾茲、盧比奧、納瓦羅等,指向猶太金融資本話語權或增大。二是短期特朗普需安撫股債市場,但面臨能否獲得聯儲支持及緩和與華經貿關係等不確定性。三是中東局勢變化需密切關注。近期,特朗普中東問題特使到訪莫斯科一天後,美國即宣佈延長對俄經濟制裁一年,或指向特朗普政府正試圖尋找在中東“破局”的可能性。四是美國內政衝突升級風險也在上升。特朗普“百日新政”引發矛盾,尤其是近期貝森特談及對富人徵稅,或引發美國國內利益的再分配,進而是否會引發類似去年7月份的“以命相搏”極端事件值得關注。
對金融市場的影響與展望。一方面,美國市場波動率易上難下。特朗普性格多變抬高了與金融市場、聯儲和其他國家溝通的信任成本。考慮到年內美債大量到期,單純言語安撫難持續安撫市場。而歐亞的國際資本、美國國內的私人資本可能都在“靜悄悄撤離”,這種金融市場的行動一致性,容易導致市場極端波動的出現。另一方面,歐洲、中國資產則是投資者關注的“避風港”。歐洲资本有望回流,歐美資產相關性也可能降低。同時,中國應對關稅展現決心能力,且金融資產估值低,經濟與市場確定性尤顯寶貴。
風險提示:國內外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地緣政治風險,全球經濟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