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預測2025年中國可信數據空間市場規模達30.4億元

國際數據公司(IDC)近日發佈的《中國數據空間市場分析,2025》報告預測,到2025年,中國可信數據空間市場規模將達到30.4億元人民幣,其中城市數據空間佔比超過56%。隨着數據要素的深化應用,行業數據空間和企業數據空間的增長預期將遠超城市市場空間。

市場分析與前景

IDC認爲,數據要素市場目前處於早期階段,技術提供商尚未獲得明顯利潤空間,但作爲未來業務轉型的基礎,技術供應商應保持適度投入,基於業務方向、技術能力和市場需求進行方案和場景開發。針對數據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IDC建議發揮大模型在數據空間中的作用,結合人工智能實現數據治理自動化,推動數據標識、語義發現、元數據識別等智能處理,自動匹配利用數據API進行調用,實現數據的無縫對接和互操作性。

IDC中國助理研究總監孫吉峯指出,隨着國家數據侷促進數據資源整合、共享、開發和利用,預計2025年城市數據空間市場將快速增長。行業數據空間和企業數據空間的增長預期將超過城市市場空間,市場存在極大的想象空間。

IDC研究發現,數據空間處於探索期,商業模式尚未成熟。歐盟的數據空間更注重將各方鏈接起來,提供一個數據交互和清算的控制能力,而中國的數據空間注重空間的運營,會注重管控能力。由於數據的定價、交易、盈利等機制不夠清晰,尚未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

數據空間市場前景廣闊,隨着國家數據侷促進數據資源整合、共享、開發和利用,將推動數據空間的發展。政府主導的城市數據空間項目和企業基於數據空間對原有產業鏈的重構,以及特定領域的需求,數據空間市場將迎來一個較大的躍進。

數據空間技術層面的創新是信任機制的建立。當前數據市場供需不旺,主要原因是對數據流通的不信任。數據空間是安全的數據供應鏈,在數據提供者和數據使用者之間建立和維持信任關係,技術層面包括數字身份、數字憑證、動態信任管理等,對於數據空間中的用戶、機構、數據、產品進行標識,建立動態的信任規則,建设可信的數據交互平台。

場景實踐與案例

城市數據空間將升級爲主要的數據交互方式,主要場景包括政務數據共享、公共數據開放與授權運營、數據流通交易。實踐案例包括浪潮雲開通12345可信數據空間服務、聯通數智基於線上線下一體可信操作空間的建設、星環科技搭建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臺、數夢工場建設公共數據的收集、處理、開發、審批、發佈和監管全流程服務的一體化平臺、中國電子雲基於自研的新一代數據智能平臺和自運營“中國電子雲數據港”形成成熟的可信數據空間產品與配套方案。

行業數據空間更強調的是數據的上下交互或者實體之間的數據交互,主要場景包括企業數據獲取與交付、智能物流網絡、AI語料空間等。實踐案例包括東軟從行業數據空間入手,以康養可信數據空間拉動醫療、就業等數據空間建設,並提供公共能力構建城市數據空間;浪潮雲聯合建行、工行,基於可信數據空間打造政銀融合資源專區,實現政銀業務互通,爲企業、個人提供貸前、貸中、貸後的全流程風險評估;藍象智聯打造機械智造行業可信數據空間,聚焦設備生產中的融資租賃、保險定價等場景,構建”數據不出域、價值可共享”的可信流通體系。

企業數據空間驅動力更強,隨着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提高,特別是集團企業或者圍繞鏈主產業基於數據的生產效率提升、市場敏捷反饋、供應鏈金融等需求或者創新業務。實踐案例包括華爲設計“可信、可控、可證”的企業數據可控交換框架,應用於採購高密數據內部共享、財經外審資料交換、鯤鵬&昇騰生態鏈數據交換等諸多場景;綠盟建設科研數據可信數據空間,面向多種重要高致病病毒數據,進行分析和共享的需求,使用基於國產機密計算硬件的數據安全產品,對加密後的基因序列在密態的內存中進行序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