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研報:美國對東盟太陽能產品“雙反”終裁對中國企業影響顯著
高盛發佈研報指出,美國對來自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四個東盟國家的太陽能電池和組件作出反傾銷和反補貼肯定性終裁,導致最終關稅大幅提高,部分稅率高達41%至660%,對中國企業的美國市場戰略造成顯著衝擊。
美國商務部於4月21日宣佈了最終裁定,新稅率較初步提案提高了11至526個百分點。在“東盟進口電池+美國組裝組件”的模式下,中國企業面臨生產成本預計平均上升50%,假設50%的關稅轉嫁給消費者,美國市場價格面臨上漲15%的壓力。受此影響,企業平均單位利潤預計將下降40%,毛利率減少17個百分點至22%。
高盛分析師Brian Lee補充道,由於經濟效益不佳和普遍的關稅不確定性,美國公用事業規模太陽能項目的開發進度可能受到干擾。
高盛指出,擁有馬來西亞產能的中國企業,如隆基綠能(601012.SH),在此次關稅調整中相對更具優勢。隆基在馬來西亞已建成3GW的電池和組件產能,而針對馬來西亞的關稅僅上調11個百分點至41%,影響較爲有限。相比之下,柬埔寨和泰國的產能將受到更嚴重的衝擊,單位利潤分別下降至0.02美元/W和0.07美元/W。
國家 | 產能影響 | 單位利潤下降 |
---|---|---|
馬來西亞 | 3GW電池和組件產能 | 影響有限 |
柬埔寨 | 產能受衝擊 | 0.02美元/W |
泰國 | 產能受衝擊 | 0.07美元/W |
根據高盛對三家在馬來西亞中國企業的渠道調研,一家企業因產品類型過時自2024年底起暫停了馬來西亞產能,另外兩家企業表示,鑑於其領先的生產成本以及美國太陽能電池短缺可能帶來的關稅轉嫁空間,在終裁關稅下仍有望盈利,將繼續運營馬來西亞產能供應美國市場。高盛預計,隆基3GW的馬來西亞電池產能將爲2025-2030年其美國1.8-2.1GW的出貨量預測提供支撐。
總體來說,儘管行業面臨挑戰,高盛對隆基綠能仍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爲19.8元人民幣。該行認爲,市場低估了隆基在上游價格下降和技術創新(如背接觸電池BC技術)方面的潛力,預計其2025年下半年EBITDA將迎來拐點,同時其中期的淨資產收益率(ROE)將優於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