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全球地位受質疑,美國資產面臨結構性困境

一直以來,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場被視爲動盪時刻的“避風港”,但如今,這位“金融霸主”似乎正在失去光環。截至目前,美元年內持續貶值,而與此同時,美國國債與股市的同步動盪,美國資產面臨結構性困境。

據FOREXBNB獲悉,本週五,ICE美元指數一度觸及三年低點,年內跌幅接近8%。與此同時,10年期和30年期美債收益率大幅飆升,分別錄得自2001年和1987年以來的最大單週漲幅;而美股三大指數雖最終收漲,本週整體表現如“過山車”,劇烈波動不斷上演。

紐約投資銀行Evercore旗下研究機構Evercore ISI在一份報告中形容這種同時出現的美元、債券和股票三項資產價格下跌的局面爲“罕見、糟糕且令人擔憂”。這種組合意味着資金正大規模撤離美國市場,而非像過去那樣,在一類資產下跌時轉向另一類避險資產。

美元的突然失寵,引發了不少市場人士的猜測。Evercore ISI將當下的局勢比作上世紀70年代“尼克松衝擊”時期。當時,爲了應對國際投機者對美元的衝擊,美國總統尼克松在1971年宣佈美元與黃金脫鉤,引發後來的滯漲時代。而現在,市場正再次質疑美元作爲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

Bannockburn Global Forex首席市場策略師Marc Chandler更是直言:“當前的情況比尼克松時代還要嚴重。” 他指出,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與震盪,正在損害“美國品牌”的全球形象,“就像1985年可口可樂推出的‘新可樂’一樣,最終被市場強烈抵制。”

他警告稱,市場上甚至出現了“資本罷工”的說法,外國投資者正持續拋售美債、美股等美元資產,而這很可能將導致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領導地位受到削弱。

本週,特朗普政府宣佈對除中國外的多數國家實施爲期90天的10%低稅率關稅,此舉一度激勵美股創下單日最大漲幅。然而,中國隨後將對美關稅上調至125%,作爲回應,美國也宣佈實施總計145%的對華關稅。

如此激烈的貿易爭端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緊張情緒,投資者紛紛撤出美元資產,並質疑美國是否仍能維持其“經濟例外主義”地位。

德意志銀行策略師George Saravelos表示:“美元的結構性吸引力正遭市場重新評估,去美元化進程正快速展開。” 這一點在本週的外匯與債市行情中表現得尤爲明顯。他指出,當前市場的核心問題並非通脹或滯漲,而是全球投資者對美國政策反覆無常的不信任。

Evercore ISI也強調:“這不是滯漲問題,而是美國經濟增長優勢正在蒸發,美元資產作爲儲備工具的吸引力正在邊際遞減。”

資產類別 年內表現
ICE美元指數 觸及三年低點,年內跌幅接近8%
10年期美債收益率 錄得自2001年以來的最大單週漲幅
30年期美債收益率 錄得自1987年以來的最大單週漲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