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啓動對藥品和半導體進口的國家安全調查
根據FOREXBNB的報道,特朗普政府依據《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對進口藥品和半導體啓動了國家安全調查,此舉可能進一步擴大特朗普政府發起的全面貿易戰。美國商務部發布的兩份通知顯示,將開始調查“半導體和半導體制造設備”以及“藥品和藥品成分,包括藥品成品”的進口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調查將研究醫藥和半導體產品的當前和預計需求、國內生產滿足需求的能力以及出口限制的可能性。
“232調查”是指美國商務部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規定的授權,对特定产品进口是否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进行立案調查。这项調查允许美国总统限制被认为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产品进口。根據法律規定,商務部部長應在270天内提交調查结果,但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其他官員已經表示,這些工作可能會更快結束。特朗普週一表示,他預計將在“不遠的將來”對進口藥品徵收關稅。而美國商務部部長盧特尼克則表示,半導體關稅可能會在一兩個月後出臺。
值得關注的醫藥和半導體股
在特朗普政府啓動對進口藥品和半導體的“232調查”之際,值得投資者關注的醫藥股包括:默沙東(MRK.US)、強生(JNJ.US)、禮來(LLY.US)、諾華製藥(NVS.US)、諾和諾德(NVO.US)、阿斯利康(AZN.US)等;值得投資者關注的半導體股包括:臺積電(TSM.US)、阿斯麥(ASML.US)、英偉達(NVDA.US)、三星電子等。
特朗普在本月早些時候就曾表示,將對進口藥品徵收關稅。特朗普表示,美國並不生產自己的藥品和其他改善健康的產品,美國支付藥品的價格往往比有藥品生產的國家高出很多倍。特朗普認爲,一旦對藥品徵收關稅,製藥公司將在美國開設工廠,因爲美國是“最大的市場”。
專家和分析師的觀點
然而,一些專家表示,特朗普對進口藥品徵收關稅的計劃可能會對製藥企業和美國患者產生廣泛影響。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的衛生政策教授Mariana Socal表示:“目前已經有很多人負擔不起處方藥了。”
一些華爾街分析師擔心,要將藥物生產遷回美國國內會很困難,因爲成本高昂,而且可能需要數年時間。BMO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Evan Seigerman此前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全球供應鏈很複雜,製藥行業的供應鏈尤爲複雜。”他指出,關稅“可能很難”讓生產迴流美國,因爲這些公司在美國已經有了成熟的業務運營。他還表示,預計大多數大型製藥公司可能會設定一個目標,即“等到特朗普總統任期結束後,再考慮做出更具永久性的生產決策”。
TD Cowen分析師Steve Scala指出,像禮來、百時美施貴寶(BMY.US)和艾伯維(ABBV.US)等製藥企業可能比其他企業更能抵禦潛在的關稅衝擊,因爲它們在美國國內的主要生產工廠比在國際上的更多,而諾華製藥和羅氏“面臨的風險似乎更大”,因爲它們在美國的工廠較少。
據悉,一些製藥巨頭在美國的基建擴張已呈現加速態勢。禮來宣佈230億美元多設施投資計劃,默沙東在北卡羅來納州投建的10億美元新廠剛剛投產,諾和諾德正在同一地區進行41億美元的製劑灌裝產能擴建,強生也投入20億美元建設生物製劑工廠。
此外,有分析指出,對進口半導體加徵新關稅可能提高美國企業生產智能手機等設備的成本,削弱其利潤或迫使其對美國消費者提價。特別是對蘋果(AAPL.US)而言,這家科技巨頭在特朗普貿易戰打響後的短短几天內,市值就損失了超過77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