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港交所披露真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真實生物)正式遞表,由中金公司擔任其獨家保薦人。根據FOREXBNB了解,这已经不是真實生物首次叩响港交所的大门,早在2022年8月4日,真實生物就曾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材料,衝刺港股IPO。
單一商業化產品新冠口服藥 兩年虧損超8億元
招股書顯示,真實生物是一家以創新研發為驅動力的生物科技公司,專注於治療病毒感染、腫瘤及心腦血管疾病的創新藥物的開發、製造和商業化。
根據FOREXBNB了解,真實生物的核心產品阿茲夫定,是首款國產新冠口服藥。
據悉,阿茲夫定作為1.1類原創新藥,2021年7月獲得國家藥監局用於治療HIV感染附條件批准上市,並於2022年7月獲得國家藥監局用於治療COVID-19附條件批准上市,成為首款中國公司研發的獲國家藥監局批准用於治療COVID-19的口服抗病毒藥物。預計於2025年下半年完成上市後3期臨床試驗。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阿茲夫定是全球唯一一款用於治療HIV的雙靶點口服核苷藥物。
目前,阿茲夫定已累計銷售超過1000萬瓶。公司已建立起自有生產設施,年產能約為30億片阿茲夫定,該等設施已通過GMP認證,能夠充分滿足現有商業化需求。
業績表現來看,這兩年,真實生物幾乎所有收入都來源於向復星醫藥產業銷售阿茲夫定。招股書顯示,2023年,真實生物僅有復星醫藥產業一名客戶,總銷售額3.44億元;2024年,復星醫藥產業佔總收入的99.2%,總銷售額2.36億元。
2023年及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內,下同),真實生物分別錄得營業收入3.44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2.38億元,同比下滑30.89%。真實生物目前還未實現盈利,2023年及2024年分別虧損7.84億元、4004.2萬元,兩年累計虧損8.2億元。
真實生物表示,虧損持續主要係,COVID-19的情況考慮到產品的到期日及適銷性,對製成品作出大幅存貨撇減,因而產生毛損;同時,核心產品及其他候選藥物產生重大研發費用以及行政開支、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虧損等也對此有所影響。此外,本次虧損比較上年有所下降,系存貨撇減金額減少而錄得毛利。
由此可見國產新冠首款口服藥市場增長終點已近,而儘管2024年虧損有所減少,但仍未實現盈利。若不能在短期內改善盈利狀況,可能會影響投資者信心和上市後的股價表現。
在腫瘤治療領域,真實生物發現核心產品阿茲夫定具備廣譜抗腫瘤活性,是過去30年來唯一一款具備雙重機制且具有高選擇性的核苷類抗腫瘤藥物。其通過抑制腫瘤細胞的DNA合成及調節免疫系統功能,從而發揮雙重抗腫瘤作用。
此外,真實生物ZS-1003項目研發的TOPO1抑製劑平台,採用具有開創性的非喜樹鹼母核結構,展現出廣譜抗腫瘤活性。該藥物在克服常見抗腫瘤藥物耐藥性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臨床前研究表明,其對伊立替康耐藥性腫瘤細胞的抑制效果是伊立替康的400倍;並且有望作為新型毒素廣泛應用於各種XDC(如ADC、PDC、SMDC等)偶聯藥物項目,為應對多種腫瘤的耐藥性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至2022年,真實生物進行了2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達到7.12億元,投資方包括金百臨投資、倚鋒資本、盈科資本、亞商資本、富強金融、上海迪賽諾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在2022年完成的B輪融資后,公司的投後估值達到35.6億元。
簡言之,真實生物的財務數據乏善可陳,公司最大的亮點就是新冠口服藥阿茲夫定片。而在持續虧損的情況下,真實生物研發投入有所收窄,2023年、2024年研發費用分別為2.38億元、1.51億元。
單從研發角度來看,真實生物大部分產品管線處於處於早期臨床階段的候選藥物轉入更後期的臨床試驗,並將臨床前方案推進至臨床試驗,並繼續擴大候選藥物的臨床開發以治療更多適應症,可以預見,未來其會繼續產生大額研發開支。
此時,收緊研發費用,可見真實生物陷入財務兩難境地:一方面是過去兩年多的巨額虧損,另一方面是公司資金的捉襟見肘。截至2024年末,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3.21億元,按照以往的“燒錢”速度,這些資金也支撐不了太久。
以阿茲夫定為核心佈局三大管線:HIV、抗腫瘤及中樞神經系統
真實生物構建起了以阿茲夫定為核心的HIV藥物管線和抗腫瘤藥物管線,另外佈局中樞神經系統領域。
比如,HIV藥物方面,真實生物預期2025年完成阿茲夫定治療HIV感染的III期臨床試驗。另有一款開發中的新型口服HIV候選藥物CL-197,預計於2025年完成I期試驗,且計劃在海外提交CL-197的IND申請。阿茲夫定╱CL-197複方片劑聯合用法有潛力成為全球首款全口服長效、每週服用一次的HIV治療藥物。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HIV是一種主要攻擊及破壞免疫系統CD4 + T細胞的病毒,使患者容易被感染及患上其他疾病。HIV感染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從急性感染到潛伏期和AIDS前期,再到AIDS晚期,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或AIDS。根據基因型差異,HIV可分為兩種主要病毒類型:HIV - 1型及HIV - 2型。HIV - 1型是最常見的類型,佔全球HIV感染的90%以上。目前仍無治愈HIV感染的方法,但可通過藥物治療抑製或減緩疾病進展。
中國及全球的HIV藥物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從2018年的353億美元增至2023年的431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4.1%,後續預計將以4.7%的速度增長2030年的595億美元。
近年來,新獲批且效果及安全性增加的cART藥物已成為全球最廣泛使用的HIV藥物。而中國市場上的大部分HIV藥物为单剂抗逆转录病毒藥物,而不是在發達市場更容易獲得的含有多種ART制剂的复合藥物。
由於作為一種NRTI(一類被廣泛用作一線cART方案中骨幹藥物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阿茲夫定可能會與不同機制的藥物聯合作用以形成各種cART方案,故不同類別的單劑抗逆轉錄病毒藥物(例如NNRTI或INSTI)不被認為是阿茲夫定的替代品或競爭產品。因此,隨著HIV藥物市場規模的增長,阿茲夫定的市場需求有望持續增加。
不過,正如真實生物所言,該公司大部分藥物組合目前處於臨床前或臨床開發階段,其業務依賴能否成功開髮用於治療病毒感染、腫瘤及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及候選藥物。也就是說,真實生物若能成功上市,未來數年內,其公司股價都要靠阿茲夫定來“投餵”。
綜上,在新冠“紅利”末班車,手握新冠口服藥的2022年,真實生物依然折戟港股IPO。目前已錯過最佳上市時期真實生物,“單押”風險仍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