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FOREXBNB的報導,香港的零售市場尚未出現明顯的複蘇跡象。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指出,香港的零售物業業主在今年將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他們可以維持租金收入或者保持出租率,但無法同時做到這兩點。標準普爾認為,零售業主更傾向於保留租戶。標普環球信貸評級分析師Wilson Ling解釋說,考慮到香港零售商所面臨的競爭壓力,即使是最優質的商場業主,也可能選擇降低租金以保持出租率,因為“降低租金對經常性現金流的即時影響可能比失去租戶要小”。
標準普爾表示,零售商對租金價格非常敏感,因為他們所面臨的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下行週期。香港的消費者正在向內地和更高效的在線市場流失,而“內地與香港之間的跨境交通放寬和時間縮短,也在損害香港的零售業,這種變化可能是結構性的”。
標準普爾預測,即使是市場領導者,為了保持出租率,今年新簽訂的租約租金可能會下降5%至10%,但預計該行覆蓋的零售收租股業主能夠承受這一變化。即使續租租金再下降10%,預計也不會影響評級。然而,如果出租率下降,EBITDA、債務槓桿率和估值受到的衝擊將會加倍,對於那些缺乏資源進行宣傳和市場推廣的業主來說,情況可能會更加嚴重。
面對零售市場的低迷,標準普爾預計,即使是香港最優秀的房地產企業,其零售相關的投資物業組合的估值也可能下降,其中估值較為激進的房地產開發商將面臨更大的估值下行壓力。
標普環球信貸評級分析師Edward Chan認為,大多數香港房地產開發商都擁有多元化的業務,從長遠來看可以抵消特定業務模式所面臨的結構性風險,但對於今年的經營情況預計不會有太大幫助,因為今年整個房地產市場,包括住宅、零售和寫字樓,都處於困境之中,因此開發商幾乎沒有逃避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