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爾街看來,這個提議激進得令人難以置信——重返美國總統寶座的唐納德·特朗普可能迫使美國海外債權人將所持美國國債置換為超長期限的美債,以緩解美國政府所面臨的美債本金與利息兌付重壓以及國家整體的債務負擔。
正是這個所謂的“海湖莊園協議”傳聞在華爾街引發熱議,不少頂級投資機構連夜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在該協議之下的投資策略,這也促使華爾街頂級策略師吉姆·比安科在周四召集客戶展開討論。這位Bianco Research的創始人、擁有三十餘年市場經驗的金融市場老兵明確表示,雖然特朗普政府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在短期內難以實現,但關鍵在於特朗普完全可能在四年任期內顛覆全球金融秩序,華爾街必須未雨綢繆。
比安科指出,大規模重組美國債務負擔是特朗普團隊金融戰略議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議程旨在通過關稅重構全球貿易、削弱美元價值並最終降低債務規模與美債市場的借貸成本,從而使美國工業體系在全球競爭中佔據更有利地位。計劃的其他要素包括特朗普已啟動的美國主權財富基金建設,以及迫使盟國承擔更多國防級別開支。
“我們必須以宏大視野和膽識來理解正在醞釀的大變革,”比安科在長達一小時的網絡研討會上強調,“市場現在熱議的海湖莊園協議並非具體協議,而是一個概念性框架,本質上是重塑其中一部分金融體系的恢弘藍圖。”
新時代的“布雷頓森林協議”或將重磅來襲
在金融市場引起熱議的“海湖莊園協議”這一術語戲仿了1985年《廣場協議》及1944年《布雷頓森林協議》——兩者協議都是現代全球經濟體系建立的里程碑事件,均以談判所在地命名。
據了解,“海湖莊園協議”議程的諸多理念源自特朗普提名的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人選斯蒂芬·米蘭2024年11月發表的論文。這位前財政部官員在文中提出了改革全球貿易體系、徹底消除“美元持續高估”所導致經濟失衡的具體路線圖。
比安科認為,這種觀點與新上任的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週四在接受采訪時所強調的“美國仍堅持強勢美元政策"的表態並不矛盾。因為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政府可能將尋求降低貿易加權美元匯率(這是一種衡量美元對全球主要貿易夥伴貨幣價值的指標)以縮減貿易逆差,而金融指標美元指數(比如彭博美元現貨指數等)可能同步走強——這一衡量所謂“金融美元”的指數自特朗普11月勝選以來已上漲2.3%。
“斯蒂芬·米蘭與斯科特·貝森特似乎在演奏同一樂章,”比安科分析稱,"整體構想是通過美元貶值、利率與美債收益率下行來減輕國家債務負擔,這正是他們政策所設計的核心目標。”
據了解,比安科與米蘭的論文都引用了前瑞信集團(即Credit Suisse Group AG,已經被瑞銀收購 )的知名策略師茲洛坦·波扎爾主導的研究成果。
波扎爾多年以來倡導建立所謂的“布雷頓森林體系III”,其金融理论的核心是美元在未来几十年全球金融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将显著下降。該理論的關鍵主張是:其他國家將不可避免地為美國所提供的安全穩定體系支付更高代價,具體方式包括將部分美債置換為百年期非交易型零息債券。若相關國家急需現金,美聯儲可通過特別信貸機制提供臨時流動性支持。
比安科強調,此類債務置換在金融市場實際操作的可能性極低,若美國執意推行,不僅需要極其廣泛的國際合作,還可能危及全球金融穩定。不過債券市場迄今未見擔憂跡象,近日美債交易尤其平靜,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波動率已降至2022年以來最低水平。
“與客戶討論這些政府潛在構想的意義在於強調潛在變革的規模,”比安科總結道,“對於債務置換等激進政策提案,應領會其戰略意圖而非拘泥字面含義——既然特朗普敢於動搖北約同盟的根基,重塑全球金融體系又何嘗不可?”
“海湖莊園協議”的背後:美債利息支出與預算赤字持續高企,美國政府似乎頂不住了
長期以來的傳統避險資產——美元與美債,因美聯儲降息預期大幅降溫、美國預算赤字預期愈發龐大,以及特朗普主導的美國新一輪全球關稅政策反复無常而受到全球投資者冷落與拋售。尤其是美國政府愈發龐大預算赤字促使債務償還壓力不斷增長,進而促使投資者們在新一輪貿易戰以及地緣政治重塑局面之下將所謂的“避險投資”聚焦於黃金。
近期全球黃金市場動盪加劇,而現貨金價以及黃金期貨價格均已接近歷史最高位,並且朝著3000美元這一歷史新高關口奔去。金融市場擔憂特朗普政府可能大舉加徵關稅引發各國報復性關稅,進而引發史上最大規模貿易戰,並且擔憂龐大利息支出之下美國政府債務違約,導致紐約黃金期貨價格較倫敦基準價出現異常高溢價。
包括美國銀行在內的華爾街投資機構甚至開始定價2025年美聯儲“全年不降息”,這種鷹派市場預期疊加愈發龐大的美債利息,以及特朗普領導的新一屆政府以“對內減稅+對外加徵關稅”為核心的促經濟增長與保護主義框,美國財政部發債規模可能被迫在“特朗普2.0時代”比花錢如流水的拜登政府愈發擴張,加之特朗普加徵關稅隨時可能將引發通貨膨脹率捲土重來,導緻美國債券市場在今年頻繁出現大幅拋售。
機構彙編的預期數據顯示,預計2025年將有接近3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到期,其中大部分是短期國債,美國財政部在過去幾年中一直在大量發行此類國債,畢竟此類國債流動性極高因此頗受歡迎。但是,龐大的短期國債在短短幾年內大幅推高美國國債規模至36萬億美元,這也使得財政部預算赤字愈發高企以及美債利息支出屢創新高,各期限的美債收益率在2025年可能繼續狂飆,尤其是較長期限的美債收益率(10年及以上),可能在“期限溢價”推動之下突破2023年創下的近十幾年來歷史最高點位。
隨著美國財政部的預算赤字接近2萬億美元,債市可能將大舉推高“期限溢價”至近年來的最高點來獲得額外的收益率補償,這也意味著有著“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稱號的10年期美債收益率狂飆至5%以上,甚至遠超2023年10月創下的2007年以來最高點的可能性非常大。
所謂期限溢價,指的投資者持有長期債券風險所要求的額外收益率補償。展望2025年,對外加徵關稅甚至可能成為西方世界普遍共識,在即將愈發分裂的“逆全球化”時代,愈發龐大的美債利息、軍工國防和國內民生所主導的財政支出踏上大幅擴張之路,市場對美國政府愈發龐大債務可持續性和長期通脹風險的擔憂大幅升溫,那個令金融市場聞風喪膽的“期限溢價”有著捲土重來之勢,“全球資產定價之錨”醞釀著一波比2023年狂飆至超過5%更加狂野的漲勢,這也意味著美國財政部對於美債的利息以及本金兌付壓力持續加大。
美國財政部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1月初美債總額達到34萬億美元,今年7月底達到在當時創新高的35萬億美元,間隔約7個月。然而從7月底的35萬億到11月的36萬億美元,這一萬億美債增長僅用時3個月就创历史之最,美債規模增速顯然急劇加快,這也意味著特朗普2.0時代不僅需要發債應對減稅以及“逆全球化”之下的國防與民生支出,還需要償還更大規模的美債利息,這些都是美債市場投資者們在近期大幅抬高10年期美債收益率波動中樞的核心邏輯。
2024財年美國政府淨利息支出已經高達8820億美元,利息支出增速達創紀錄的34%,是預算中第三大支出項目,僅次於社會保障和醫療保健,在2024財年甚至超過國防開支。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預測,預算赤字在2034財年將大幅擴張至2.9万億美元,以及2025-2034財年累計預算赤字高達22万億美元;CBO還預測淨利息支出2025財年將再創歷史新高,逼近1万億美元,佔GDP的 3.4%,超1991年創下的3.2%這一歷史紀錄;預計到2034財年淨利息支出達到近 1.7 万億美元,佔GDP的4.1%。
在一些經濟學家看來,特朗普2.0時代國債與預算赤字將比官方預測高得多,主要因特朗普領導的新一屆政府以“對內減稅+對外加徵關稅”為核心的促經濟增長與保護主義框架,疊加愈發龐大的預算赤字與美債利息,美國財政部發債規模可能被迫在“特朗普2.0時代”比花錢如流水的拜登政府愈發擴張,加之“逆全球化”之下中國與日本可能大幅減持美債,“期限溢價”勢必愈發高企。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一份預測報告顯示,預計到2034財年,債務利息支出將增至每年約2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