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FOREXBNB的報導,特朗普總統的“美國優先”貿易政策促使美國財政部對外匯操縱行為進行調查。這使得強勢美元的問題再次成為討論的焦點,儘管對於強勢美元的成因存在不同觀點。瑞銀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儘管美元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儲備貨幣,但這並不是近年來美元持續升值的原因。瑞銀認為,美元的強勢更多是由相對經濟表現所解釋的,這種現象通常被稱為“美國例外論”。


上週科技股的波動引發了人們對推動這種例外主義的因素及其可持續性的關注。本文深入探討了這些細節,並提出了以下要點:


1)美元的超級週期與美國相對於G10其他國家的生產率激增有關:自2011年以來,美國的人均GDP水平比G10國家平均水平高出11個百分點。此外,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產量的增加意味著,最近的能源價格衝擊對美元是有利的。


2)生產率增長的差異主要是由於美國以外的經濟放緩所導致的。


3)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股票相對於債券的數量激增,這與美元走強是基於經濟增長基本面而非對儲備貨幣的需求的觀點相一致。


4)儘管美元估值較高,但簡單的模型,如購買力平價模型,高估了其價值,因為它們沒有考慮到生產力和貿易條件等因素。美元更可能因美國“例外主義”的減弱和外國投資者減少增持美國資產而走弱,而不是通過乾預主義的外匯政策。


強美元勢頭難擋?瑞銀:美國經濟驅動美元“超級週期” - 圖片1


強美元由經濟基本面支撐


特朗普政府至今在美元問題上保持相對沉默,但隨著美國優先貿易政策文件要求美國財政部解決外匯操縱問題,這種沉默可能不會持續太久。在特朗普總統的第一個任期內,他對美元強勢的不滿是試圖減少美國貿易逆差的一個重要議題。目前,美元的廣義實際有效匯率(REER)比2017年1月高出約11%,而美國的經常賬戶赤字則擴大了約1.6個百分點。


一種觀點認為,“美元一直被高估,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元資產扮演著世界儲備貨幣的角色”。如果全球對美國國債的需求缺乏彈性,這就阻止了美元的下行調整和美國長期經常賬戶赤字的逆轉。實際上,儲備資產生產國一直受到經常賬戶赤字的“懲罰”,這是儲備資本流入的另一面。合乎邏輯的結論是,在美元疲軟缺乏自我糾正機制的情況下,需要採取乾預主義政策(多邊或單邊)來彌補美國的競爭力劣勢。


很明顯,美元作為主要的全球儲備貨幣具有獨特的屬性。一個例子是“美元微笑曲線的左尾”:當全球風險情緒惡化時,投資者紛紛湧向安全的美國國債,推高了美元的價值。即使美國本身是不穩定的根源,這種動態也明顯適用:最近一次是在2023年3月美國地區銀行業危機期間,由於股市波動性上升,市場擔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實際美元貿易加權指數(USD TWI)反彈。這表明,儲備貨幣地位確實可以防止美元向下調整,而此時從經濟角度來看,這種調整可能是有益的。


強美元勢頭難擋?瑞銀:美國經濟驅動美元“超級週期” - 圖片2


然而,瑞銀認為,將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視為近年來美元持續走強的主要驅動力,是一種牽強的說法。相反,瑞銀認為当前的美元超级周期——即比以往週期持續時間更長的強勢時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老式的經濟基本面驅動的,尤其是美國GDP生产率的显著表现。因此,除非美國經濟增長基本面也惡化,否則瑞銀懷疑干預是否有必要,或者乾預是否可能非常有效地削弱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