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FOREXBNB的報導,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最近一個週末宣布了對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商品增加關稅的措施,這一行動對市場對通脹的預期造成了衝擊。目前,交易員們普遍預測,在2025年的大部分時間裡,美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的年增長率將接近3%。
儘管對墨西哥的關稅實施被推遲了一個月,但整體趨勢並未有所改變——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正在為即將到來的物價上漲做準備。這種情況發生在新冠疫情導致供應鏈中斷、通脹率在2022年6月飆升至9.1%的三年後,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擔憂情緒。
依據彭博社的數據,美國一年期的盈虧平衡通脹率在周一跳升至2.84%。同時,衍生品市場的交易員們預計,美國1月份的CPI同比漲幅將達到2.9%,並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保持在這個水平。而在去年9月,CPI一度下降至2.4%,當前的預期反彈顯示市場對通脹的擔憂正在增加。
如果美國的通脹長期超過美聯儲設定的2%目標,這可能意味著價格壓力將在較長時間內持續存在,這可能會引發市場對美聯儲進一步加息的討論。
嘉信理財研究中心的固定收益團隊分析指出,如果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保持不變,包括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徵收25%的關稅,以及對中國商品徵收10%的關稅,那麼美聯儲最為關注的通脹指標——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在未來幾個月可能會超過3%。
分析人士強調,目前投資者和消費者對價格衝擊的敏感度較高,一旦市場出現重大拋售,可能會促使資金流入美國國債。同時,美元的走勢可能會進一步走強,反映出投資者對避險資產需求的增加。
儘管市場對特朗普的強硬貿易立場仍有疑慮,但美國股市的反應顯示,部分投資者仍希望關稅政策只是談判策略的一部分。週一,道瓊斯指數下跌了0.28%,標普500指數下跌了0.76%,纳斯达克综合指數下跌了1.20%。此外,在墨西哥總統辛鮑姆與特朗普達成暫緩徵稅協議後,美元指數出現了波動,而美國國債收益率則出現了漲跌不一的情況。
華爾街普遍認為,特朗普的行動主要是談判策略,預計關稅可能在短期內被取消,這將使美聯儲繼續降息成為可能。紐約對沖基金WinShore Capital Partners的通脹交易員Gang Hu表示,市場目前仍然相信關稅不會長期存在,而多次政策衝擊可能會改變社會的通脹預期。
Hu進一步分析認為,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措施可能不僅僅是單純的經濟政策,而是更深層次的全球貿易格局調整。他指出,如果特朗普的目標是推動各國“自產自銷”,減少對外貿易依賴,那麼關稅政策可能會長期持續,並引發新一輪的通脹。
在這種情況下,美聯儲可能無法繼續降息,因為其當前的基準利率目標區間仍處於4.25% - 4.5%。與2017年特朗普首次實施關稅政策時對通脹影響不大的情況相比,現在的情況可能完全不同,因為市場對通脹的恐懼仍然存在。
Hu表示,當前美國工資-物價螺旋上升的風險仍未完全消除,即使關稅只針對部分商品,也可能引發價格傳導效應,最終導致服務業通脹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