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內眾多產業的全球競爭力日益增強,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主動“走出去”拓展新的增長空間,“出口”、“出海”也因此成為商業領域裡的熱門詞彙。

不過,如果將視線拉長,不難發現其實上世紀便早早有一批中國企業敢為人先、積極嘗試在海外發展業務。而經歷數十年的發展後,這些“拓荒者”裡亦不乏在各自領域做出了突出成績的企業。

日前,信華信技術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宗教”)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了上市申請書。據介紹,宗教的业务最早可追溯至1996年,彼时宗教敏锐察觉到了全球IT和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以及軟件產業全球分工協作的時代機遇,成為第一批融入全球IT供應鏈的中國企業。兩年後,宗教与日本头部跨国科技公司共同成立了首批离岸交付中心,並開始聚焦於日本客戶。

灼識諮詢的數據顯示,按2023年承接軟件技術服務及解決方案的收入計算,信華信是國內第一大承接日本軟件技術服務及解決方案的企業;截至2024年9月30日,在日本信息服務業務排名前30的公司中,超半數是信華信的長期客戶,且信華信與前五大客戶集團的合作均已超過15年。

現階段,信華信絕大部分的收入依然來自於日本的客戶,譬如2023年日本的客戶貢獻的收入便佔據公司總收入的89.8%,而在2024年的前9月這一比例更是進一步升至93.2%。也正因為此,貨幣波動對於信華信的財務表現的影響不容小覷。2024年前9月,由於日元大幅貶值,信華信以人民幣呈報的收入便有所減少。

耐人尋味的是,2025年開年不久,信華信便向港交所發起了“衝刺”,這是否意味著未來公司計劃以香港為起點拓展新興市場?展望未來,信華信的資本市場之路又能否走得順暢?

貨幣波動拖累財務表現

簡而言之,信華信的業務模式是在日本、香港、東南亞等市場,面向系統集成商及終端用戶開展軟件開發及交付服務、數字化產品及解決方案、應用程序託管服務。

從招股書披露數據看,過去幾年間信華信的業績整體呈現出一定的波動,公司的收入由2022年的16.32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增加至次年的19.25億元,但在2024年前9月公司的增長勢頭被打斷,這期間其收入僅為13.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3.84億元有所下滑。對此,信華信方面解釋稱2024年前三季公司收入負增長主要是由於日元大幅貶值。

拆分營收結構看,過去幾年軟件開發及交付服務一直是信華信的第一大收入來源。2022年-2024年前9月,公司來源於軟件開發及交付服務的收入分別為15.11億元、17.13億元、11.25億元,對應收入佔比92.6%、89%、84.9%。同期,數字化產品及解決方案貢獻收入分別為6289.7萬元、1.54億元、1.19億元,佔比3.9%、8%、9.1%,收入规模及佔比显著上升。

另外,信華信還有部分收入來源於應用程序託管服務,但2022及2023年該業務的收入規模均不足6000萬元,不過在2024年前9月該業務有所放量,僅三個季度時間收入便達到了7831.2萬元。

新股前瞻|業務仰賴日本客戶增長按下“暫停鍵”,IT“老兵”信華信有多大想像空間? - 圖片1

收入增長勢頭戛然而止,而這期間信華信的利潤表現同樣出現了“倒退”。就毛利來看,2022年-2024年前9月,信華信的毛利分別為4.61億元、6.23億元、4.01億元,對應毛利率28.2%、32.3%、30.6%,公司盈利能力在2024年的前三季度同比有所下滑。與此同時,2023年信華信的淨利潤為2.7億元,較上年的1.82億元显著增长;然而在2024年前9月,公司的淨利潤僅為1.2億元,同比口徑下跌幅接近三成。

新股前瞻|業務仰賴日本客戶增長按下“暫停鍵”,IT“老兵”信華信有多大想像空間? - 圖片2

港股上市助力拓展新興市場?

信華信通過深耕日本市場終於在當地形成了較大的影響力,而隨著公司遞表港交所,信華信也向外透露出了新的發展動向。根據招股書,在信華信接下來的業務戰略中,鞏固日本市場的同時進一步拓展新興市場這一條被放在了突出位置,這或許表明未來公司將在日本市場以外培育新的增長點。

據介紹,下一步信華信將戰略性進入國際市場,並通過設立海外子公司、分公司或辦事處來擴充人員團隊,建立和提升當地的運營及服務能力,從而拓展新興市場業務。而在這之中,香港和東南亞市場便將會是信華信尋求業務突破的重要起點和抓手,公司將為這些地區的海外客戶及中資出海企業提供數字化技術相關服務和解決方案,進而提升國際市場品牌影響力。

FOREXBNB獲悉,技術相關的服務本質上其實不存在地域限制,從現有數據看全球約80%的境外IT服務需求均委託至亞洲,而在這之中中國、印度以及部分東南亞國家的公司則是承接這些需求的主力軍。

具體到信華信,誠如文首所述,公司大部分收入均來源於日本客戶,2024年前三季度日本市場貢獻收入佔比甚至超過了九成,但單一市場依賴也意味著信華信較易受到日本監管、商業環境以及政治經濟格局等方面因素的影響。結合往績來看,日元匯率的波動,也著實對信華信的業績產生了不可小覷的擾動。

正因為此,信華信將目光轉向日本以外的香港、東南亞市場在某種意義上可算作是順理成章的選擇。然而話分兩頭,在過去數十年裡信華信始終沒有在日本以外市場取得較大突破,這或許表明其在這些市場裡難言有多大優勢。實際上,若就全球市場整體而言,來自印度的數智技術和軟件服務商便可能在勞務成本、團隊規模、客戶覆蓋乃至於工作語言等方面具備競爭優勢,而接下來信華信若尋求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的擴張機會勢必會使自身直接參與到和這些強有力的市場參與者的競爭當中。

眼下,正值信華信計劃大力加快自身技術與服務能力的外延並加深國際化水準,如果後續其能成功在被視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以及國際貿易重要樞紐的香港上市,這顯然對於信華信拓展全球業務有極大裨益。不過,毋庸諱言的是,在此之前信華信還需要順利通過IPO大考並儘可能多的吸引到更廣泛投資者,如此這般才有可能在自身業務發展與外部資本的注入之間形成正向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