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的最高境界,就是空手道。”這句話也用在了信達生物(01801)的創始人俞德超身上。

信達生物公告稱,2024年10月25日(交易時段後),公司全資附屬公司Fortvita與Lostrancos訂立認購協議,據此,Lostrancos有條件同意依認購價認購及購買,而Fortvita有條件同意以認購價發行及出售認購股份,認購價為20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46億元)。

交割後,公司直接持有的Fortvita股權將由100%攤薄至79.61%。並由Lostrancos直接持有20.39%。Fortvita仍將為信達生物的非全資附屬公司。

創辦人俞德超“巧接”20%國際化業務  信達生物(01801)被投資者“砲轟” - 圖片1

根據FOREXBNB觀察,信達生物股價表現自10月4日之後,一直處於下滑趨勢,10月25日剛站穩年線,市場或在等待新的表現。結果此訊息一出,信達生物股價應聲而倒。截至10月28日收盤,該股收報38.7%港幣,跌幅約為12.54%,市值蒸發近95亿港幣。

創辦人俞德超“巧接”20%國際化業務  信達生物(01801)被投資者“砲轟” - 圖片2

不花錢接棒信達國際化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Fortvita是信達生物推動國際業務的平台,為一家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主要致力於難治疾病先進療法在全球市場的研發,其管線主要處於早期階段。國際化業務擴張是信達生物公司另一個主要策略發展方向,而該業務目前尚處於發展早期階段,面臨許多風險、挑戰和投資的不確定性,Fortvita為綜合平衡國際化發展的資源需求與發展風險而設立。公告顯示,2022年總金額2023年兩個財政年度,Fortvita尚未產生收入,淨虧損分別為3.31億元、2.71億元。

創辦人俞德超“巧接”20%國際化業務  信達生物(01801)被投資者“砲轟” - 圖片3

截至基準日期,Fortvita的已估值總資產約為2.34億美元,主要包括銀行結餘及現金、預付款項及其他應收款項、機器及設備、無形資產以及使用權資產,Fortvita的已估值總負債則約為1.54億美元,主要包括借款、貿易應付款項以及其他應付款項及應計開支。

另外,Lostrancos則為一家於英屬維京群島註冊成立的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信達生物執行董事俞德超博士為唯一董事。交割後,Lostrancos將由俞德超博士持有82.93%,並由信達生物執行董事奚浩先生及另一名投資者(為獨立第三方)合共持有17.07%。

就此次交易的目的,公告稱:此次建議認購事項是信達生物發展國際業務的良好起步,且管理層主要成員直接投資,充分反映了彼等長期堅定發展海外業務的投入與決心,亦使彼等能夠在Fortvita的未來成長及發展中發揮更直接及積極的作用。建議認購事項的所得款項擬用於支持Fortvita的營運需要,從而加強Fortvita的財務狀況。信達生物作為Fortvita的母公司將繼續領導並推動其發展,並繼續享有Fortvita帶來的潛在經濟利益,旨在為公司股東帶來長期的可持續回報。

信達生物有哪些管線的全球開發交給了Fortvita?對此公司並未詳細說明。根據FOREXBNB觀察,Fortvita應當還是擁有一些潛力產品。比如,PD-1/IL-2雙抗藥物專利申請人就為Fortvita。這款藥物已經獲得美國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資格,用於治療對PD-1抗藥性的患者,潛在的想像空間不小。

另外,Fortvita還擁有Claudin18.2 ADC、B7H3 ADC、Claudin18.2-CD3雙抗等產品的專利權。值得一提的是,從雪球投資者透露中,也可看出Fortvita是相當優質的資產。

創辦人俞德超“巧接”20%國際化業務  信達生物(01801)被投資者“砲轟” - 圖片4

簡言之,信達生物的創始人俞德超斥資1.46億元,接手了公司超20%的含金量極高的國際業務。

更為微妙的是,香港聯交所披露易10月4日公佈的數據,俞德超在9月30天氣10月2日合計減持325百萬條腿,總金額約1.52億港幣。減持後,俞德超所持股份佔比由7.90%降至7.70%,持股數降為約1.2597億股。

前腳剛在股市上大筆套現1.52億港幣,後腳就花費1.46億元人民幣接手公司國際業務。一來一回之間,俞德超親自下場,完美上演了一出“空手套白狼”好戲。

對此,雪球上的投資人紛紛表示不滿。有投資人憤然表示,“俞德超相當於用0.2%的信達股份,占到出海20%的權益,做法的確不地道!”

創辦人俞德超“巧接”20%國際化業務  信達生物(01801)被投資者“砲轟” - 圖片5

新的出海方式?

2024上半年,排除產科,全國整體手術量年增8%,治療剛需仍是少數的增量,但整個醫藥產業上中下游均面臨控費壓力。第十批國採和4大全國聯採(中成藥、中藥飲片、可替代藥品、腫瘤及呼吸系統用藥)將在今年剩餘時間內密集開展。

當內需已經難覓食增量,出海能力或成為藥廠越來越重要的基本面。

相較於國內,海外尤其是已開發市場的支付能力更強,支付體系更加多元。2023年,已開發市場藥品支出規模約為1.3兆美元,佔全球藥品支出比重的80%左右,其中品牌藥(創新藥)在已開發市場佔比約為75.8%,且預計到2028年支出規模將仍以6-9%的複合年均成長率持續成長。

特別是美國,身為全球生醫產業領頭羊,創新藥的銷售量佔比近80%,遠超國內市場規模。龐大的市場容量、對創新藥的高度接納與成熟的市場機制,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內創新藥企業參與出海浪潮之中,產品國際化已成為企業發展的“必選項”。

例如,今年上半年康方生物(09926)卡度尼利單抗(PD-1/CTLA-4雙抗)銷售額7.06億元,環比下滑6%,但市場似乎不在意,反而是9月8日WCLC會議口頭報告依沃西單抗(PD-1/VEGF雙抗)HARMONi-2數據引起廣泛關注。百濟神州(06160)、康方生物、亞盛醫藥-B(06855)、和黃醫藥(00013)燈估值邏輯都以海外市場定價為主,這有望成為創新藥產業的趨勢。

信達生物此舉,無疑是為了加碼海外市場。的確,公司有“不菲”的現金儲備,截至6月末信達生物帳上留有約101亿人民币的現金儲備。但是,參考百濟神州、傳說生物的燒錢力度,這項儲備看起來並不能完全支撐國內、海外雙線作戰。

而且,信達生物的出海之路並不順利。2022年2月,信達生物與禮來帶著PD-1信迪利單抗去FDA申報上市,結果遭到投票反對,暫時止步美國市場。在與海外藥廠達成的合作方面,2015年與禮來牽手推出信迪利單抗後,近些年信達生物也缺少一些大BD。

透過成立海外子公司,未來還能透過Fortvita實現外部融資,不消耗國內業務資源,轉移出海風險。理想情況下,這的確是信達生物探索出海的新路徑的最適解。

然而,投資者不滿的原因,或許與信達生物將Fortvita“賤賣”給管理階層有關。在出海正成為創新藥企業主導邏輯之時,信達生物將國際化業務以淨資產這種保守的估值方法評估價格,有些不合適。

綜上,在信達生物出海能力尚未得到驗證,Fortvita尚未有大資本加持的情況下,管理階層主動個人出資給Fortvita,無疑讓市場看到了公司出海的堅決。但是,透過減持套現的資金與購買國際化業務金額幾乎相當,且時間相近,頗有“空手套白狼”的嫌疑,遭到投資者“砲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