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海通證券發布研報稱,近期市場成交熱度自高點已下降,A股滾動5日成交額於11月12日的高點2.6兆元縮量至12月19日的1.6兆元,但A股各大指數表現仍較有韌性。整體來看,跨年行情驅動因素主要是來自於基本面、流動性和政策面,而行情的強弱取決於驅動因素的強弱和前期市場環境,多重驅動因素共振往往帶來彈性較大的跨年行情。

海通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回顧2005年以來A股跨年行情表現,可以發現大多數年份都有一定程度的跨年行情,但啟動時間和漲幅會有差異。

從啟動時間來看,行情啟動時間早晚與前一年三、第四季行情有關:若三、第四季行情較弱,則行情最早於上年11月啟動,如2006年、2008年、2013年、2020年、2022年總金額2023年,這種情況佔比不到三成;若三、第四季行情較好,則啟動較晚,1月中下旬甚至2月初才啟動,如2005年、2007年、2010年、2011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總金額2017年,歷次行情啟動較晚的年份佔比約為四成;其他年份在元旦附近啟動,佔三成左右。

從漲幅來看,若以滬深300來刻畫跨年行情表現,自2005年以來,歷次行情指數最大漲幅均值在23%,其中漲幅最高的是89.6%(2007年)、最小是5.7%(2014年)。

跨年行情啟動的條件是基本面改善/流動性寬鬆/政策催化。

宏觀基本面改善是跨年行情演繹的重要條件。

歲末年初市場處於業績真空期,而宏觀高頻數據對於A股業績往往具有指引作用,因此這段期間宏觀基本面的改善往往會助推行情開啟。

回顧歷次跨年行情,2009年、2016年、2019年、2023年初均是在逆週期政策發力下基本面階段性穩定回升,這四次跨年行情最大漲幅均值達到26.8%,其中基本面改善幅度較大的是2009年,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國內基本面下行,為對沖經濟下行風險,11月國常會宣布推出刺激經濟的四兆元投資計劃,在政策刺激下工業增加值快速從2009年1月的-2.9%快速回升至2009年2月的11%,基本面數據改善也推動這一輪跨年行情最大漲幅達36.2%。

另外,2007年、2010年、2017年、2021年初宏觀基本面延續先前的向上趨勢,其中2007年初中國經濟數據尤為強勁,GDP當季同比由2006年第四季的12.5%進一步上行至2007年二季的高點15.0%,工業增加值年自2007年2月的12.6%快速上行至2007年5月的18.1%,較強的基本面數據支撐下這一輪行情最大漲幅為89.6%。

流動性寬鬆往往也直接推動跨年行情的啟動。

臨近年末資金需求通常較大,央行一般會加大貨幣投放規模來平穩市場流動性,所以歲末年初往往宏觀流動性相對寬鬆。

回顧歷次跨年行情,2006年、2009年、2012年、2015年、2016年、2019年、2020年-2023年流動性整體較為寬鬆。其中,較為特殊的是2012年總金額2015年,這兩輪行情中基本面數據仍在下行,流動性改善是這兩輪跨年行情開啟的關鍵因素。

2011年下半年宏觀經濟數據下行,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自2011年6月的高點15.1%下行至2012年1月的2.8%,為了因應經濟下行,央行在2011年11月首次啟動降準,標誌著貨幣政策轉向寬鬆,M1年增速由2012年1月的3.1%築底回升至2012年2月的4.3%,在流動性助推下滬深300最大漲幅為17.0%。

2015年同樣是流動性環境改善推動行情開啟,2014年下半年經濟成長開始放緩,製造業PMI自2014年7月的51.7%回落至2015年1月的49.8%,2014年11月央行意外宣布降息,標誌著貨幣政策轉向寬鬆,推動股市資金面好轉,2014年11月-2015年1月這輪行情中滬深300最大漲幅45.8%。

年底隨著重大會議的召開,政策催化下往往能提振市場情緒。

從政策週期來看,歲末年初是重要會議召開的窗口期,政策事件對股市的提振相對較多,從而推動市場的政策預期持續升溫,催化跨年行情向上。例如2008年末的四兆元投資計劃、2013年末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推動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末時任總理李克強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2016年的供給面改革、2019年的股市政策。

以影響較為深遠的2016年總金額2023年為例:2013年-2015年中國鋼鐵、煤炭等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問題日益突出,2015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2016年初全國兩會全面吹響供給面改革的號角,這次供給面改革為中長期經濟結構轉型培育了新的動力,這一輪跨年行情滬深300最大漲幅為13.4%;2022年11月後防疫政策優化逐漸落地,居民生產生活也逐漸恢復,市場對於基本面復甦的預期升溫,也推動行情快速展開,这一轮行情最大漲幅為22.1%。

行情升級需密切關注增量政策及基本面趨勢。

借鏡1999年5月19日的行情節奏,在市場第一波快速上漲後隨著成交量及換手率萎縮,股市行情可能進入階段性震盪休整期。從近期市場交易熱度與增量資金情況來看,10月中下旬以來市場微觀流動性出現再平衡,而11月中旬以來前期明顯入市的槓桿資金已轉向流出,A股成交也有所縮量。

目前隨著年末臨近,市場對於跨年行情的開啟較為期待,接下來更應關注增量政策推出與基本面驗證情況。目前來看,中國國內財政支出仍有發力空間,財政部也指出,明年將實施更給力的財政政策。12月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對明年經濟做出部署,短期應密切注意政策的出臺情況。

往後看,驅動行情進一步深化升級需待增量政策發力支撐基本面回暖。

今年年初以來資本市場改革已在推出,自9月24日以來一系列政策組合拳聚焦居民資產負債表修復,標誌著政策底已經出現。目前部分基本面數據已經有所改善,11月製造業PMI為50.3%,較上月上升0.2%,已連續兩個月處在擴張區間;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為4.8%,連續第二個月改善;同時10月商品房銷售當月年增速-1.0%,連續第三個月跌幅收窄,且為2023年3月以來單月最高增速。

但國內宏觀經濟延續復甦仍需增量政策持續發力,展望明年,隨著後續增量政策逐步出台與落地,中國宏觀微觀基本面可望逐步修復,預計2025年實際GDP年比增速可能在5%左右,同時A股歸母淨利年增速可望上升至5%-10%,進而支撐A該股年度中樞抬升。

結構上,科技製造和中高端製造可望成中期股市主線。

借鏡歷史,市場底部第一波反彈主要源自政策寬鬆、情緒修復,由於期間基本面趨勢尚未明確,因此前期跌幅大、估值低板塊往往會有明顯修復。隨著基本面逐漸得到驗證,業績支撐下市場中期主線將逐漸明晰,當下最需關注的是基本面更優的科技製造和中高端製造。

科技製造方面,政策和技術雙重利好可望支撐主線行情展開。

從產業週期視角看,目前科技產業正處於新一輪向上大周期中,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科技正在各個領域加速落地,可能將在未來深刻改變人們生產生活方式。從政策端看,當前中國已進入經濟轉型升級、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

科技中可重點佈局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財政政策發力下,數字基建、信創、半導體等領域將受益,預計“十四五”期間中國資料中心產業規模複合成長速度將達到25%;二是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和ARVR等AI科技應用領域,根據億歐智庫,2025年-2030年中國智慧交通市場規模年複合成長率為35%。

另外,併購重組或成為科技公司上市新途徑,科技股投資熱度可望上升。結合目前中國IPO市場環境,海通證券認為半導體、人工智慧、新能源等領域的優質企業將透過併購重組實現快速上市,從而整合產業鏈資源、提升市場競爭力。

中高端製造方面供給佔優、外需有韌性,未來景氣度可望延續。

需求端看,相關領域內外需求支撐可望延續:外需方面,中國在部分中高端領域具有較高的貿易地位,今年以來中國家電、汽車出口維持高成長,1月-10月人民幣計價下出口累計年增速分別為16.1%、20.0%,疊加新興國家需求旺盛且對中國的依賴度較高,未來可能是中國出口新增量;內需方面,近期中國促消費政策頻頻發力,11月1日商務部表示“持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落實落細”,相關領域可望持續受益。

供給端看,目前中國高端製造擁有產業群聚優勢、工程師紅利和技術累積等優勢。因此,在供需優勢支撐下中國中高端製造景氣可望延續,具體可以關注汽車、家電等相關行業。

低利率宏觀環境和市場波動環境下高股息板塊不可忽視。

2024年4月12日國務院發布了“新鄉村九條”,其中重點強調了將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海通證券認為後續政策可望提高上市公司分紅積極性、持續性。

中長期維度上,除了政策要求上市公司加強分紅之外,基本面及長期收益穩健的高股利資產仍具有較好性價比。

風險提示:穩健成長政策落地進度不如預期,國內經濟修復不如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