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季度,中石化的業績表現未能達到預期:公司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了6.9%,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更是同比大幅下降了27.6%。在全球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和需求增長的放緩中,中石化的業績遭遇了嚴峻的挑戰。

在週一晚上,中石化發佈了其第一季度的財務報告:

財務狀況:公司營業收入同比減少了6.9%,降至7354億元;淨利潤同比大幅下降27.6%,至133億元;每股收益爲0.109元,同比減少了28.8%。

業務部門表現:

現金流狀況:現金流量淨額達到81.38億元,而去年同期則是淨流出137.55億元。

資本支出情況:第一季度的資本支出爲182.48億元,主要用於勘探開發、化工和煉油領域。

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國際油價的下跌和下游需求的疲軟。

根據財務報告,第一季度普氏布倫特原油現貨的平均價格爲75.7美元/桶,同比下降了9.0%,而公司自產原油的實現價格也下降了5.2%,至71.50美元/桶。同時,國內成品油的需求同比下降了4.0%,化工產品的毛利持續處於較低水平。

財務費用的激增成爲利潤的“殺手”。第一季度報告顯示,中石化的財務費用同比激增69.3%,達到45.8億元,主要是由於外幣貸款的匯兌淨損失增加。這一因素成爲拖累公司整體業績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投資收益同比大幅下降69.9%,至16.5億元,這主要是由於套期保值業務的盈虧變動以及部分聯營合營公司效益的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81.38億元,而去年同期爲淨流出137.55億元,表明公司的現金流狀況有所改善。

在主要業務板塊中,除了勘探及開發板塊保持相對穩定外,其他板塊的表現出現了明顯的分化:

勘探及開發:勘探開發仍然是中石化的“壓艙石”,實現了136.31億元的息稅前利潤,但與過去幾個季度相比,這一利潤也有所下降。油氣當量產量同比增長了1.7%,達到130.97百萬桶,其中天然氣產量增長了5.1%。這顯示了公司對天然氣業務的戰略投入加大,符合能源結構轉型的趨勢。

煉油板塊:息稅前利潤爲23.9億元,加工原油量同比下降了1.8%,至6213萬噸。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柴油產量同比下降了13.9%,而化工輕油產量增長了11.3%,這表明公司正在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向高價值產品轉型。

營銷及分銷:儘管成品油經銷量同比下降了7.1%,至5559萬噸,但該板塊仍然貢獻了48.7億元的息稅前利潤,繼續是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

化工板塊:第一季度虧損了13.21億元,儘管乙烯產量同比增長了17.7%,至386.1萬噸,但在化工毛利持續低迷的環境下,該板塊整體仍未能實現盈利。

面對傳統燃油需求下降的現實,中石化正在加速業務轉型。報告顯示,公司車用LNG的零售量達到了20.5億方,同比大幅增長了116%,同時公司也在積極推進氫能交通的發展,加快加氣站和充換電站網絡的佈局。這些措施顯示了公司正努力向“油氣氫電服”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以應對未來能源格局的變化。

第一季度中石化的資本支出爲182.48億元,主要用於勘探開發(126億元)、化工(26億元)和煉油(21億元)板塊。

重點項目包括濟陽、塔河、涪陵等油氣產能建設項目,以及茂名、鎮海、齊魯、洛陽乙烯,九江芳烴等化工項目。

此外,中石化的控股股東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於4月8日啓動了增持計劃,截至4月25日已累計增持了公司2472.74萬股股份。在當前業績下滑的背景下,這一行動可能被視爲控股股東對公司長期發展前景的信心表現。